近日,深圳市晶峰晶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青获得“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
“很感激,没想到我们多年来坚守创新,最终能被看到,这一路走来真的很不容易。”高青在接受南方财经《新粤商》采访时激动表示。
正如高青所言,企业多年来在石英晶体行业的艰辛创业故事,不仅是深圳民营企业的奋斗史,也是中国电子元器件自主创新发展的缩影。
过去晶体从基本设备、生产、工装、模具到软件,全都依赖国外技术。为了把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上世纪90年代,高青的父亲高少峰从陕西来到深圳开始创业,从最早的适用于寻呼机等通讯类晶振做起,一步步让企业有了自己设计的模具、设备和产品,高峰时期晶峰占据国内BP机用晶振70%的市场份额。
秉承父辈对自主创新道路的追求,高青在2001年从海外留学归来后开始从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方向全面进行“二代接班”。但迎接她的是市场不断变化的新需求,手机等各种智能设备开始冲击寻呼机市场。
为了开拓适应新市场,高青花了两年半时间事无巨细进行产品认证,最终拿下了日本一家全球性大公司首个晶体类的中国电子元器件供应厂商资格。同时在技术研发上发力,不仅做出了国内首个贴片晶体产品,在往后的日子里还相继突破晶体行业制造工艺和生产设备国产化。
如今,从设备到工装、模具到技术,晶峰实现了全链条100%自主知识产权,拥有近30项国家级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明年晶峰将迎来创业的30周年,晶峰一路走来就在于踏踏实实做技术,通过自主研发撑起民族工业的一片天,这正是中国民营企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时体现出来的发展韧性。”高青表示,民营企业在高精密行业中的挑大梁优势在于更灵活,“我们认定的一件事,成功了自然是好事,不成功那就总结经验,这样的话就会更坦荡地去闯,敢闯敢试敢拼更是粤商担当。”
接班经历有苦有甜
《新粤商》:多年前,你从父亲手中接过企业管理权,这种“二代接班”模式在晶峰的发展中发挥了哪些独特作用?你如何平衡家族企业的情怀与企业现代化治理?
高青:“二代接班”主要是传承。一是公司经营理念的传承,二是企业文化的传承,三是技术创新的传承。这么多年来,我跟父辈最共通的地方就是坚持技术创新。父亲做了一辈子的技术研发工作,到我们这一代也是一样的,都对技术、管理、知识产权十分执着。因为一家企业的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技术,才能把这家公司更好做下去。
我算是比较早进行二代接班的。二代有二代的优势,对新知识的掌握更多,眼界也更宽阔,对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思维和经营思路也更广,现在的二代更有活力,可以把新学到的所有管理知识、技术知识充分赋能给家族企业。在整个二代接班的过程中,有苦有甜。苦的地方在于,你是站在父辈成功的肩膀上进行接班,压力会比较大,因为这个企业要是做不好是接班没有接好,如果这个企业做得好,是父辈打基础打得好。但同时,二代也很幸福,因为二代有很好的平台,能站在一个现有平台上最大能力发挥自己的作用和想法,同时现在外部产业环境也给二代管理创造了非常友好的条件。对于新型企业来说,二代面临的管理架构、管理模式会更复杂。其实家族企业讲究的是公平,除了自己的家人外,对所有员工都要做到一视同仁,这是对家族企业非常重要的一点。所以晶峰在人才培养上,致力于做到一视同仁,让公司充分知道在新经济环境下的治理办法。
《新粤商》:当年你刚接手公司时有面临什么难题吗?
高青:当时我刚接手这家公司的时候,正是公司产品新老交替的时候,最早的时候晶峰主要做寻呼机市场。那时候最高峰企业几乎占了70%的市场份额,后来出现了一系列的智能通讯设备,我们当时立即就确定了要进行产品升级的重新定位。那时许多产品技术主要来自日本、韩国和美国,我们属于迷茫中又带着自信。因为我们知道公司的研发能力一定是过硬的,但我们又受制于设备、原材料和产品技术方面的引进,所以当时就在想到底要做哪个市场,到底要转型什么样的产品,这都是需要思考的难题。
《新粤商》:具体会遇到哪些挑战?如何应对?
高青:其实中国一开始做核心电子元器件,国外对此是持非常怀疑的态度的,比如怀疑中国企业能否做好、质量保障、后续发展、技术研发能否跟上等等。晶峰刚做日本市场的时候,确实很艰难,我们当时要给日本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认证一款产品,用了整整两年半的时间做产品的各种信赖性实验,光报告就整整装了好几箱寄到日本去,里面有每个产品的参数、所有实验数据和现场管控能力、品质控制能力等。日本对中国企业有所了解,但不会对所有企业都认同,所以当时折腾了两年半终于把产品认证完,这个产品也成为那家日本企业第一款中国制造核心电子元器件,晶峰也就此打破日本企业对中国企业一贯看不上的态度,这实际上也是中国企业的韧性。当然,在这样的磨合中,我们也受益,这帮助我们学到了日本持之以恒地追求产品品质的管理模式,他们既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也是我们可学习的对象。
中国企业凸显韧性
《新粤商》:企业多年来一直深耕电子元器件石英晶体。普通人如何理解石英晶体?
高青:晶体是非常细分的领域,是一个核心的电子元器件,主要是晶体谐振器,主要功能是跟IC搭档,如果说IC是大脑,那么晶体就是心脏,是彼此搭配的。可以应用在5G通讯、智慧交通、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汽车电子等场景中,业内经常讲晶体就是“你看不到我,但我就在你的身边”的存在,直到现在的低空经济、机器人等的产品都离不开晶体应用。
《新粤商》:如何看待目前中国电子元器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高青:这个行业经历了从过去的舶来加工到如今完成自主创新的历程,早起的技术、设备、原材料都要从日本、韩国、美国那边进口过来,所以很受制于国外。当前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强大的消费潜力、成熟的加工体系以及产业化全链条的快速迭代能力,为晶体行业创造了极佳的发展土壤。我们身处这一庞大制造基地的前沿,天然享有供应链、成本与速度的综合优势。相较之下,国外企业的优势是跟世界比较前沿的公司合作比较紧密,对未来方向判断会更有力。对整体技术研发来说,不可否认的是国内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就单一企业而言,中国企业的决策链条更短、组织架构更灵活、市场反应更敏锐。在一些既有的电子元器件较成熟的市场,国内企业的技术已经完全替代海外技术,甚至优于他们。
这些年来,晶峰作为中国民营企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祖国的强大,企业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强,更贴近市场、贴近前沿技术。随着我们多年的自主创新,大力进行技术研发,目前有包括晶峰的3060、3070系列低频产品在内的两款产品成功填补行业空白,打破国外垄断。晶峰也是业内第一个使用半导体片式加工工艺进行晶体元器件制造的企业,目前产品的各种技术参数和性价比等都是业内占优。
《新粤商》:晶峰现在的业务主要在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
高青:我们现在的主力市场还是在国内,因为整个世界制造重心还是在中国,过去会有偏见认为中国都是低端产品,其实错了,现在高端产品制造也在中国,中国现在有非常多的企业在从事高端制造。在中国,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前沿技术的发展方向,知道未来整体的产业布局,对于头部企业发展来说可以有非常好的信息捕捉,对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会更清晰明了,中国在高端智能产业发展不断牵引企业向前走。以深圳为例,这里拥有国内最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在深圳随处可以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最前沿的市场,只要有最新产品一出来,深圳都是第一个知道的,这为企业后续的产品迭代和技术研发提供了高效支撑。
《新粤商》:石英晶体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元件,但近年来面临集成化、微型化的技术变革。晶峰如何应对行业不断变化的趋势?
高青:晶峰始终沿着市场主线推进,紧跟市场需求。凡是市场可能需要的产品,我们就立即投入研发;随后评估该市场的容量、可持续周期,以及它能否成为未来新技术的延续,只要满足上述条件,企业便坚定地跟随这一产品方向推进,因此市场表现始终能够领先且稳健。
广东的“快准狠”
《新粤商》:在晶体行业,你如何看待民营企业在推动中国从过去的“技术跟随”到如今的“技术自主”转型中发挥的力量?
高青:这样的转型是民营企业的必备过程,因为市场走到一定程度都需要转型。民营企业在这当中的最大力量是技术创新,因为技术创新对民营企业来说是不变的命题,要么在创新中生存,要么在技术开发中有突破,这两点对民营企业格外重要。民营企业的优势在于其机制灵活,使得民营企业发展速度更快,可以在技术定位和市场开拓上扮演更好角色。民营企业的灵活度更多体现在决策上,比如晶峰看到了一个好的发展方向,想做一个新产品,那么围绕新产品的投入、储备等相关事宜,商量好了后晶峰立马就可以着手去做,所以民企在决策上的灵活度是最大的。其次是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上,民企不用太过顾忌这个产品没研发成功怎么办的问题,因为民企就是敢闯敢拼的企业,我们认定的一件事情,成功了自然是好事,不成功那我们就总结经验,这样的话就会更坦荡地去闯。
《新粤商》:在高精密电子元器件行业中,民营企业一方面需要哪些支持,另一方面又该如何发挥作用?
高青:民营企业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政府也提供了非常多的比如金融、市场、人才的支持,这对于中小型技术创新企业给予了非常多的发展机遇。比如在广东深圳,政府有新的扶持政策出来后,不是靠企业自己翻阅官网找对应的政策,而是政府主动通知企业满足这样的政策可以来申请,这就让企业可以心无旁骛地做自己的事情。所以有这么好的条件对于粤商来说,一定要发挥粤商敢闯敢试敢拼的特长,在新的市场里,不停尝试,在新的技术里,敢用跨界的思路做产品,这也是粤商担当。
《新粤商》:广东发展晶体行业的优势是什么?
高青:广东就是快、狠、准。“快”是企业发展速度特别快,“准”是企业市场信息特别准确,“狠”是牢牢抓住技术创新。这一“快狠准”优势是建立在广东完备的产业链基础上,广东的电子信息产业配套能力是中国最强的,你想知道的任何市场信息和市场资源都可以在广东找到,所以广东是企业发展非常好的地方。可以看到广东的民营企业都在绞尽脑汁做新产品、新创新、新规划,这就是广东培育出来的企业特质。
《新粤商》:晶峰在产业链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未来有何规划助力广东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
高青:在整个晶体行业,晶峰扮演的是填平补齐的角色,在细分领域里企业做自主创新,但不追求特别大的规模,我们追求稳定的创新,公司里常说的一句话是,“市场放一代,手里握一代,还有正在研发一代”,所以把对技术的储备和创新作为公司的特别之处。
当下鼓励发展的低空经济、机器人、AI 等产业,随着他们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拥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对元器件产业来说更应该有提前的布局。这些行业对技术领先的供应商的甄选也会更严格,目前晶峰晶体已经进行有效布局,比如这两年广东大力发展低空经济,许多飞行器上面会用到企业的产品。晶峰晶体接下来会通过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助力广东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一是持续在细分领域内做高端产品,二是发挥技术优势,使得行业不再因为一些关键性的电子元器件被国外“卡脖子”,三是利用企业的技术储备做性价比更好的产品,助力行业发展。总而言之,企业的技术一定要走到前沿,培育专业性人才,稳定走好企业的每一步。
《新粤商》:公司扎根在广东也快30年了,一路走来有哪些心路历程?
高青:30年来扎根在广东是很幸福的事情,我们扎根在广东有几个原因。首先是广东的营商环境在全国来说是排在前列的,在这里形成了“大企业、小政府”的氛围,企业又快速又灵活又高效,政府为企业提供市场、资金、信息、人才、政策的支持,能让企业心无旁骛地安稳做事情。再有是广东产业链配套特别完善,深圳发展速度很快,城市特别年轻,人员有活力,企业想要找的技术配套都可以快速在深圳实现。这30年来我最大的体会是,在广东,只要你想去做你就能成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特别不容易也特别艰辛,但回头看,其实广东的发展跟企业的发展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新粤商》:接下来,企业有什么展望?
高青:有时候想想时间过得真快,晶峰晶体马上就快迎来30年。作为一家即将30年的企业,未来我们希望企业从内到外都扎扎实实把每一步做好。对内是包括企业治理和创新研发都要有可持续性,对外是在高端石英晶体谐振器的制作工艺上能再上一个新台阶,彰显粤商的优势。每一位企业家都希望把企业做成百年企业,这不仅是个人情怀,更是中国本土制造企业的共同梦想。百年企业意味着长盛不衰、稳健发展,是企业家始终追求的目标。我认为,只要把过程做好,结果自然会来。晶峰坚持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也能走向百年。关键在于走稳、走好,对市场和技术的预判要到位,不盲目扩张、不好高骛远。我们锚定的每个目标市场,都把它做好,每个目标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我们都研发出来,这样企业才能落地生根,才能形成正循环,成为真正的百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