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家喻户晓的“有汇源才叫过年”的国民果汁,如今在电商平台只剩下空荡荡的店铺页面。

汇源电商平台空店
近日,海报新闻记者注意到,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汇源”)在各大电商平台出现大规模断货现象。拥有近三百万粉丝的抖音汇源官方旗舰店,商品全部下架;拥有63.4万粉丝的汇源天猫旗舰店内,仅剩充值购物金的通道。
9月23日,海报新闻记者询问汇源天猫旗舰店客服店铺空店原因,客服回应称,“店铺在升级调整当中,我们会尽快上架产品。”随后,记者询问客服店铺是否正常经营,客服依旧自动回复“店铺在升级调整当中,我们会尽快上架产品。”
拥有百万级粉丝的官方店铺突然清空,引发了外界对汇源状况的猜测。
汇源缺货背后:文盛系违约与控制权争夺
实际上,这场看似普通的缺货现象,背后暴露了汇源内部治理的失控。
根据北京汇源9月12日的声明,上海文盛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盛资产”)、诸暨市文盛汇自有资金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诸暨文盛汇”)涉嫌违法私刻北京汇源公章,并以此申请撤销北京汇源与文盛资产及诸暨文盛汇的合同纠纷一案,同时严重干扰北京汇源经营秩序,导致目前各大电商平台出现大面积断货。

汇源声明
声明中提到的文盛资产、诸暨文盛汇、北京汇源三者之间是重整投资人、持股平台与被重整企业的关系。
2021年初,汇源果汁因债务隐患、经营管理问题以及违规贷款触发停牌,从港交所退市。退市后,汇源集团核心资产北京汇源走上了重整之路。
文盛资产是一家专业的特殊机会投资管理公司。2022年6月,北京汇源的重整方案获批,文盛资产作为重整投资人入场。文盛资产以诸暨文盛汇作为持股平台,参与北京汇源重整。诸暨文盛汇是文盛资产为参与此次重整设立的持股平台公司,不从事其他经营业务。
根据重整计划,文盛资产应通过诸暨文盛汇向北京汇源出资16亿元,取得北京汇源60%股权,成为北京汇源控股股东。
然而,今年8月9日,北京汇源发布一封公开信,揭露文盛资产并未完成约定投资义务。信中提到,“截至目前,诸暨文盛汇实缴出资仅占北京汇源注册资本22.8%,其承诺投资中尚有8.5亿元已逾期一年以上,且经北京汇源11次催缴仍未实缴。”
此外,北京汇源在信中还表示,诸暨文盛汇实际支付的资金中,有6.47亿余元虽存入北京汇源名下账户,但全部由诸暨文盛汇直接管控,未投入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亦未对公司的现有利润产生任何贡献。
据北京汇源披露,诸暨文盛汇在承诺投资16亿元的前提下,取得了北京汇源董事会及监事会绝对多数席位的提名权。但目前其实际出资仅占公司注册资本22.8125%,却仍然把控着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总经理的提名权,从而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实施全面控制,造成了公司管理权的扭曲。
为追讨8.5亿元未缴出资,北京汇源已对诸暨文盛汇及文盛资产提起诉讼。
8月14日,北京汇源再发公告称,8月11日,部分人员以监事会名义在诸暨文盛汇办公场所召开了临时股东会。诸暨文盛汇通过自己提名的监事,在自身办公场所自行组织了单方表决。北京汇源唯一的职工监事为审慎履职依法出席了会议,并拟对该次会议的合法性提出异议,但会议主持方通过强行关闭其发言麦克风的方式阻止其发言。
对此,北京汇源认为上述会议及其将形成的决议不具备合法有效性,并在公告结尾直言诸暨文盛汇对其只是“画饼充饥”。
公章争夺罗生门
8月24日,北京汇源发布声明,表示公司公章及营业执照正、副本均由专人负责保管,全程处于安全、有效管控状态,从未发生遗失、失控或交由他人保管的情况。
该声明指出,公司发现有不明第三方擅自以汇源名义出具所谓“公章或营业执照正副本遗失”的声明等资料,进行虚假挂失,并存在冒领或骗取新刻印章及新办营业执照的意图。目前,汇源已就上述情况向公安机关报案。
进入9月,冲突从公司治理层面蔓延至涉嫌违法领域。
9月12日,北京汇源发布声明,直指文盛资产及诸暨文盛汇“提供虚假资料,违法私刻北京汇源公章”,并以此向法院申请撤销双方于8月1日立案的合同纠纷一案,严重干扰公司经营秩序,导致各大电商平台出现大面积断货。自此,一场围绕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战已经影响到汇源的正常经营。
据此前媒体报道,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已准许该案原告(汇源)于9月1日提出的撤诉申请。
然而,北京汇源在声明中表示从未申请撤诉,且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已对文盛资产和诸暨文盛汇“提供虚假信息办理印章、证照的行为”立案调查,同时受理了汇源请求撤销相关变更登记的申请。
9月18日,一封以北京汇源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王清汉名义发布的《致北京汇源全体员工的公开信》在网络上流传。
据此前媒体报道,北京汇源大股东诸暨文盛汇法人代表姜涛确认了该公开信属实。9月23日,海报新闻记者曾就公开信内容致电北京汇源,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
公开信中,王清汉声称曾多次向原管理团队及原印章证照管理人员发出正式要求,规范印章证照管理,书面报告具体保管人、保管地点及保管方式,并要求现场实地检查,但均未得到明确回应和有效落实。
因而,王清汉依职权声明相关印章证照已遗失并作废,并依法办理了公司(及分公司北京销售中心、上海分公司)工商变更登记、换领新营业执照,重新刻制全套印章并在公安局备案。
汇源的跌宕三十年
汇源果汁的辉煌历史更反衬出当下处境的艰难。
1994年,“有汇源才叫过年”的广告词让汇源果汁家喻户晓。2007年,汇源果汁在港交所创下当年最大IPO纪录,开盘首日市值达到313亿港元。
2008年,汇源果汁迎来高光时刻,年销售额达24亿元,市场占有率高达42%。同年,可口可乐提出以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但在2009年,商务部认定可口可乐收购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作出了禁止收购的裁定。
收购失败后,汇源果汁股价暴跌,随后连续7年亏损。2017年,汇源果汁的债务规模达到114亿元,同时公司资产仅45亿元,已严重资不抵债。
2018年4月,汇源果汁因一笔超40亿元的违规贷款停牌,并在三年后的2021年1月被取消上市地位,退市时市值仅为54亿港元。
2022年6月,汇源果汁被法院裁定进入重整程序。如今,重整方文盛资产与原汇源管理团队的控制权之争,让这家昔日“国民果汁”再次陷入生存危机。
与此同时,汇源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正在下滑。尼尔森数据显示,2016年汇源果汁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为53.4%,2020年已降至15%左右。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2年1月,“汇源果汁”在国内果汁饮料行业中市场份额跌至11.0%,排在可口可乐(中国)和味全食品之后。
2023年3月30日,汇源果汁执行总裁咸晓芳在北京的经销商大会上披露,将开启3年IPO计划,并定下3年后实现百亿营收的目标。
然而今年4月,国中水务宣布终止对汇源果汁的收购事项,原因是交易标的股权仍处在冻结状态,存在限制转让的情形。
这不仅切断了汇源的资本通路,也使汇源果汁的百亿营收目标变得遥不可及。
天眼查显示,9月14日,北京汇源的法定代表人由咸晓芳变更为王清汉。
王清汉目前担任三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除北京汇源外,还包括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北京销售中心及上海分公司,后两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均为文盛资产创始人周智杰。
在网传王清汉的公开信中,披露了两个关键信息:一是公司个别高管擅自向原控股股东河北汇源及其关联企业支付了明显超过正常合同约定金额的预付款;二是原管理团队拒绝进行工作交接和必要的工商变更登记。
据此前媒体报道,北京汇源大股东诸暨文盛汇法人代表姜涛表示所涉金额超过6亿元。他还透露,不排除北京汇源未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事。
王清汉在公开信中透露,2023至2024年间,北京汇源实现近8亿元净利润,历史累计的七十余亿元亏损也通过重整形成的资本公积金得以填补。
公开信提到,8月工资发放日在即,但人力资源负责人拒绝向总经理汇报员工薪酬发放安排。有汇源内部人士透露,控股方重新建立了员工微信群,并通过掌管工资账号和社保账号要求员工站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