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以主动权益见长的兴证全球基金正式切入ETF赛道!
证监会网站显示,9月25日,兴证全球基金上报了一只名为“兴证全球沪深300质量ETF”的基金,目前处于接收材料的状态。若该ETF获批,成立近22年的兴证全球基金将迎来首只ETF产品。
对此,兴证全球基金回应,公司始终专注于打造优质的投资管理能力,持续完善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主动管理产品线。作为一家券商系基金公司,在充分评估、审慎推进的基础上,积极筹备补充ETF产品线,以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配置需求。
数据显示,截至9月26日,全市场共计1315只ETF产品,总规模达到5.47万亿元,较去年底增长46.6%。随着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进入ETF赛道,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成为不少公募特别是“后发者”的破局关键。
兴证全球基金上报旗下首只ETF
兴证全球基金近日正式上报其首只ETF产品,标志着这家长期专注于主动权益投资的公募大厂开始进军ETF领域。证监会网站显示,9月25日,兴证全球基金上报了一只名为“兴证全球沪深300质量ETF”的基金,目前处于接收材料的状态。
事实上,市场对其布局ETF早有预期。今年6月,兴证全球基金就曾完成对ETF业务系统项目的采购,由赢时胜中标,采购金额达187万元,引发市场对其即将发力ETF业务的猜测。此次产品正式上报,意味着其在ETF领域迈出实质性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首只ETF选择了跟踪沪深300质量指数,若正式获批,该ETF有望成为行业内首只跟踪沪深300质量指数的ETF。对此,公司表示,该指数反映沪深300指数样本中质量因子得分较高的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为投资者聚焦A股优质资产。
据悉,沪深300质量指数于3月18日正式发布,是从沪深300指数样本中选取经营较为稳健且在盈利能力、盈利稳定性与盈利质量等维度表现较好的50只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沪深300指数样本中质量因子得分较高的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5日,该指数今年以来上涨4.99%,前十大权重股依次是贵州茅台、恒瑞医药、招商银行、五粮液、迈瑞医疗、东方财富、中信证券、工商银行、牧原股份、中国电信。
布局ETF市场已成行业趋势
近年来,国内ETF市场持续扩容,已成为公募机构争相布局的重要赛道。根据Wind数据,截至9月24日,全市场1315只ETF总规模已达5.47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46.6%。过去五年间,ETF规模持续攀升,“得ETF者得天下”逐渐成为行业共识,ETF也成为推动公募规模增长的关键力量。
自2020年以来,包括摩根基金、鹏扬基金、浦银安盛基金、西部利得基金、兴业基金、兴银基金、永赢基金等在内的多家公募机构相继切入ETF业务。不过,仍有一些以主动管理能力著称的公司,如中欧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东方红资产管理等,尚未开展ETF业务。
政策层面持续释放积极信号,为ETF市场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相关措施明确提出“积极发展股票ETF、稳步拓展债券ETF、优化ETF注册发行安排”,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从投资者角度看,ETF产品具备透明度高、成本较低、交易灵活等优势,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在被动投资迎来发展机遇的背景下,公募机构也将ETF视为拓展业务和规模的重要方向。
不过,当前ETF市场已进入竞争红海。面对指数产品同质化加剧的现状,差异化发展成为不少公募特别是“后发者”的破局关键。永赢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蔡路平认为,布局特色指数产品的核心思路,是在相对成熟的赛道中进一步挖掘有潜力、有吸引力的细分方向,实现精准卡位。
业内人士表示,公募基金布局一方面,结合国家政策导向与自身资源,布局具备增长弹性和市场吸引力的主题类产品,如细分的科技、医药、消费等高增长领域;另一方面,可从策略端入手,发展Smart Beta ETF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