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宋薇萍)9月27日,以“工业新质,智造无界”为主题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圆满闭幕。为期5天的展会,汇聚了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家中外展商,10场高规格论坛,近300场专题活动同期举办,超千项新技术新展品首展首发,其中近400项“极大、极小、极轻、极智、极精”五极代表性成果,1项CIIF特别大奖、10项CIIF大奖和12个领域CIIF专业奖揭晓。本届工博会集中呈现了新型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展现了全球工业科技前沿成果,彰显了中国工业经济的强大韧性,凸显了我国工业体系在应对全球变革中的创新活力。
截至14点,展会到场专业观众达22.4万人次,来自全球133个国家和地区,专业观众数较上届同期增长11%,全网曝光量达23.14亿,较上届增长71.28%。工博会首次推出的“CIIF Talk工博日日谈”栏目聚焦工业新未来等前沿话题,在线观看人次近400万。本届工博会展商数量、展览面积、观展人次、影响力均创历史新高,展现出工博会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与传播力。

回望过去:致敬工业根基,传承工匠精神
中国工业在历史坐标上留下深刻而恢弘的一笔,更以完备的产业链、持续的创新能力和深度融入全球市场的姿态,重塑了世界工业格局。
作为本届工博会三大特展之一,“国家新型工业化暨‘十四五’工业重大成就展”立体化展示C919大型客机关键结构件、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动力系统模型、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等“大国重器”。这些成就的背后是1500项产业基础攻坚项目的扎实支撑,是中国坚持实体经济为本、攻坚核心技术的战略定力体现。
上海电气在展会上还展示了新中国第一台6000千瓦汽轮机所用的精密齿轮测量仪、万吨水压机的主泵活塞及连杆等工业老物件,诉说着那段从无到有、自主求新的奋进历程。
“中国在‘十四五’期间建立的创新体系令人印象深刻,我们期待在‘十五五’期间深化合作。”来自德国的参展商穆勒在工博会期间表示。
展现当下:智造转型升级,生态协同共进
在工博会舞台上,科技不只是展品,更是可落地、可转化、可协同的生产力要素。工业机器人不再是冷冰冰的执行单元,而是具备环境感知、自主决策甚至多机协同能力的“智能工友”。
节卡机器人副总裁常莉表示,这是该企业第7次参加工博会,在自家机器人组团“上新”的同时,也会借此契机向他人“取经”,加快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构建创新生态。
西门子中国董事长肖松称,工业AI的真正落地,始于对需求场景的精准捕捉,成于将技术、数据与行业机理深度融合。西门子带来了近20款人工智能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其中新一代新能源汽车智能装配设备,是西门子生成式工业人工智能助手在中国的首次试点应用。
首次参展的兴邺材料负责人表示,展会前三天就有来自韩国、巴西、塞尔维亚、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对公司展示的智能折叠追光发电系统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和明确的采购意向。
海目星今年以近千平米的超大展台亮相工博会。该公司负责人称,此次参展收获颇丰,现场展示的多款核心展品被客户当场签单。工博会同期举办的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上海站)活动则发布了《上海市工业母机产业能力手册》及100项需求清单与200项供给清单,促成合作项目超80余项,签约金额超30亿元。
眺望未来:勾勒无界愿景,锚定新质方向
本届展会已成为观察未来工业趋势的重要窗口,展会上多项全球首发成果勾勒出未来工业的清晰轮廓,“具身智能”成为关键方向。
展馆内,可控核聚变、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等最新能源技术指向零碳未来。绿色甲醇、氢氨醇等能源载体为高碳行业转型提供可行路径。数字孪生、AI算法与云平台为工厂构建起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英特尔展示的机器人协同搬运系统已投入实际生产,预示人机共融的工厂图景。交大智邦带来的智能体机床μAI,能够自主规划、决策并优化每一段加工路径,如同给工业母机搭载了“工业界的自动驾驶系统”。芯和半导体创始人、总裁代文亮表示,公司最新的Chiplet先进封装技术,突破了算力瓶颈,展现了系统级仿真与多物理场整合的前沿进展。柴孚机器人市场部总经理陈克表示,此次展示的全球首款腕部负载≥5000kg的重载机器人,彻底打破全球工业机器人负载极限。康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治希望新的工业力量能让每个人的生活更安心、更方便、更健康。
连续两年参加工博会的罗马尼亚工商联合会驻华首席代表罗伯特今年以“CIIF海外推荐官”的身份和世界视角看中国制造。他在工博会期间表示,工业机器人是今年展会的亮点之一,中国制造的高科技水平在短时间内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