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以教育、文旅、健康、养老、体育等为代表的服务消费,正以巨大的增长潜力,成为拉动内需、稳定增长的重要一环。
服务消费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牵着经济转型,是衡量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尺。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更大力度提振服务消费,离不开金融的强力支撑与深度赋能。
不过,服务消费领域的经营主体,普遍具有“轻资产、缺抵押、融资急”的特点,传统信贷模式往往难以有效覆盖其融资需求。这就造成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与金融支持不足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为有效破解这一矛盾,金融机构应主动作为,将信贷资源精准投向服务消费领域。这既是响应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担当,也是优化信贷结构、培育新增长点的内在要求。
首先,创新信贷产品,应实现“量体裁衣”。金融机构须摒弃“一刀切”的惯性思维,深入调研不同细分行业的特点,开发出更具适配性的金融产品。如针对知识付费、在线服务等轻资产企业,可探索以知识产权、订单数据等为授信依据的信用贷款。
其次,深化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效率与风控水平。金融机构应积极拥抱金融科技,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为缺乏传统抵押物的消费服务企业精准画像,大幅提升融资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科技赋能也能帮助金融机构更有效地识别和管控风险,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最后,优化服务模式,不断延伸服务链条。金融机构的角色不应仅仅停留在“资金提供者”,更应成为“综合服务者”。除提供信贷支持外,金融机构还应发挥自身多方面优势,为服务消费企业提供融智、融商的增值服务,从而与服务消费主体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形成共生共荣的良性生态。
以浙江为例,当地旺盛而多元的消费需求,呼唤更精准、更有力的金融支持。以浙江农信系统为代表的地方金融主力军,立足本土、深耕城乡,以创新的金融产品与服务,通过精准滴灌,有效激发了消费新活力。这为各地金融机构如何助力服务消费升级,提供了极具价值的鲜活样本。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的深入实施,更多金融机构将以更实的举措和更优的服务,把金融活水精准引向服务消费的广阔天地,为加速消费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