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创未来,粤聚英才。9月27日,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集成电路与低空经济、医药健康与生物制造、食品科技与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与文化创意五大赛道,分别产生特等奖2名、金奖4名、银奖6名、铜奖8名,奖金分别为25万元、10万元、8万元和5万元。
三地协同深度发动
开幕式现场,佛山咏春传承人董崇华和“黄飞鸿”醒狮队带来《醒狮·咏春》精彩表演,以岭南特色的咏春与舞狮表演拉开序幕,展现了大湾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开放活力。
“创业路上虽充满挑战,但大湾区给了我‘敢闯敢试’的力量。”澳门创业代表、佛山精鹰抖来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嘉欣率先分享了她在佛山六年多的创业历程与感悟。
邓嘉欣动情回忆,2019年大学毕业后,受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吸引,她选择落户佛山。在佛山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基地的支持下,她享受了三年免租免物业费的创业环境,并获得了人社部门“店小二”式的贴心服务,包括资金对接、政策辅导、导师陪跑、参赛推荐等多项助力。在基地的推动下,她的项目在入驻基地后的第二年即被上市公司金鹰传媒集团并购,成立佛山精鹰抖来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迈入更稳健的发展轨道。
近年来,广东与港澳携手共进,围绕青年所盼所需,出台地方专项法规、建设港澳青创基地、成立湾区青创基地联盟,帮助港澳青年在湾区“立住脚、扎下根、创未来”。
本次大赛得到香港民青局、澳门经科局大力支持,粤港澳三地政府部门共同对接港澳高校、创业平台、青年组织,深入发动超1700个港澳项目参赛。
香港数码港首席企业发展官朱美恩表示,数码港作为香港数码科技旗舰及创业培育基地,至今已成功汇聚超过2200家科技企业,这些企业累计融资总额已达462亿港元。数码港致力于全方位孵化创新企业及推动研发成果转化,积极发挥“超级联络人”的角色。展望未来,朱美恩强调,数码港将继续聚焦金融科技、智慧生活、智慧城市及数码娱乐等重点领域,为香港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持续动力。她表示,“决赛的舞台已经点亮,期待携手创新企业,共同书写更多精彩故事。”
大赛现场展示粤港澳三地创业孵化平台,促进优质创业项目与优质投融资机构、孵化基地直接对话与精准匹配。
创新创业生态
高校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大赛一启动,组委会办公室先后赴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12座城市举办28场宣介活动,先后对接166所高校,邀请知名高校校长、专家院士、青年精英、投融资机构及企业家代表为大赛打call,发动青年人才追逐创业梦想。
大赛承办单位代表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唐洪武院士表示,创业既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鲜明特质,也是华工人的基因传承,大湾区目前有200多家上市公司、大型企业由华工校友创业和引导,华工已建成30个国家级、25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009年至今,以第一专利权人获中国专利奖52项,作为首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学校累计孵化企业超过430家。
他表示,本次大赛的优秀项目展示了大湾区青年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技术风貌,未来华南理工大学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深化与高校院企业等社会各界的系统合作,共同打造更可持续的创新创业生态。
创业项目成果展现场,嘉宾现场体验智能脉诊仪。
这不仅是一场项目的比拼,更是一场资源对接的盛会。大赛把资源对接作为重中之重。IDG、红杉、高瓴、粤财、深创投、深天使、松禾、东方富海等150多家知名创投机构深度参与,合作举办种子基金“直通车”、创业能力“实训营”等资源对接活动,已与参赛项目达成投资意向金额超10亿元。
项目获资本强助力
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创业资源对接活动在佛山市举行。活动上,24个有融资需求的优秀创业项目与12家知名投资机构面对面洽谈。在表达投资意向环节,机构代表直接向创业项目抛出意向投资金额,有项目获得最高意向投资金额为9000万元,合计金额高达1.85亿元。
创业资源对接活动,机构代表直接向创业项目抛出意向投资金额。
据了解,活动集结了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和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大赛中有融资需求的24个优秀创业项目,同时邀请12个投资机构代表现场洽谈对接。活动采用“5+5+1”模式(项目介绍5分钟、洽谈对接5分钟、投资意向表达1分钟),高效对接资本与项目。通过这种精准的对接机制,众多初创企业获得了资本关注,部分项目更是赢得了投资机构的初步合作意向。
南都N视频记者观察发现,项目涵盖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医疗健康、装备制造、航天军工、现代服务等多个领域,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硬核且具原创性,多个项目涉及“卡脖子”技术突破,从底层技术到场景应用全链条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