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关下,古蜀道旁,一棵棵参天古柏屹然矗立,葱郁苍劲,历经两千余年的风霜淬炼,依然浓荫蔽空,高可凌霄。
这三百余里的古柏群翠色连绵,因而被清代剑州知州乔钵赋名“翠云廊”,并沿用至今。漫步其间,犹如翻阅一部立体史册,每一棵古柏都有其闻名之由,或因奇特的形态而得名,或来自悠远的传说,或烙印着三国的风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剑阁柏”,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株兼具松树和柏树双重特征的珍稀古树。树干笔直高大,远看像松,近看是柏,果实外形似松果,表面裂纹又如柏果,树龄已超过千年,至今无法通过人工培育繁衍,堪称“国之珍宝”。
另有一棵名为“阿斗柏”的残柏,树干并非常见的那样整株根系贯通天地,而是呈不规则的“Y”状侧伸,一侧昂然向上,生机勃发;另一侧虽苔痕斑驳,却难掩刚劲之气。相传蜀汉后主刘禅(乳名阿斗)曾在此避雨,当地百姓希望他能重振蜀汉,便在树下设祭台祈福。不料之后传来“乐不思蜀”的消息,百姓们愤而毁台伤树。虽历经劫波,阿斗柏仍屹立不倒,一半残缺,一半争荣,默默见证着时光流转。
在四川,如剑阁柏、阿斗柏这样的千年古树不仅见于翠云廊,更广泛分布于全省各地。近日,中国平安再次走进翠云廊,对其承保的七千余棵古柏开展实地调研,并将守护行动扩展至全川,通过“平安古树名木守护行动”为成都近万株古树名木提供风险保障,为这些“绿色活化石”送上“平安符”。
古柏历千载,守护一脉深
对古树系统性保护的生态理念,实则深植于中华源远流长的传统之中。翠云廊便是这一传统的生动见证——其古柏群始建于秦汉,完备于明朝,历经七次大规模植树,代代相继,终成今日所见。
这些跨越千年的生命能够存续至今,离不开历代延续的制度保障。自秦朝“道宽五十步,三丈而树”起,植树护树便成为国家政令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宗敕令禁止砍伐官路树木,宋徽宗对擅伐官林者施以杖责,明代剑阁地区确立“官民相禁剪伐”与“交树交印”的离任交接制度,清代则推行挂牌编号、建立古柏“官籍”。
制度的层层推进,不仅为古柏的存续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后世文人墨客留下了吟咏不尽的苍劲意象。
唐代李商隐以“长廊郁翠柏,斜阳照五津”勾勒出古柏与蜀道相映的清幽意境;清朝诗人张邦伸在《剑州路柏》中写道“夏日阴凉冬亦颇,行人尽被浓荫裹”,道出柏廊四季荫庇行人的温情;李调元亦曾咏叹“惟有两行李公柏,葱葱翠色扑征裳”,记录下翠色袭人的生动画面。这些诗句穿越时空,共同织就一幅人与树共生、诗与路同行的绵长画卷。
由此,古树名木跨越千年而存世,其珍贵不仅在于树木本身作为自然遗产的生命价值,更在于其所凝结着的历史记忆、文化传说与诗意文明,成为连接古今的鲜活纽带。
为了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2024年中国平安便创新开发出古树保险产品和服务,为翠云廊(剑阁段)的7803棵古柏捐赠了总保额超5930万元的古树名木救治综合保险,为这群"蜀道古柏"披上了平安"盔甲"。
以今朝之“智”,护万世之“青”
恰逢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之际,中国平安在再次走访翠云廊之后,持续践行"两山"理念,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平安古树名木守护行动",并为成都市9452株古树名木捐赠总保额超1.7亿元的专属风险保障。
此项保障并非仅限于资金支持,更构建了一套覆盖“灾前预防+灾中救助+灾后赔付”的全链路风险保障体系。据了解,平安此次捐赠的风险保障服务,将为古树名木的救治、修复提供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保护救治赔款资金支持。同时,若因古树倾倒、折断等导致第三方人身或财产损失,平安也将依法承担保额内的赔付责任,切实为古树名木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险。
守护古树,贵在传承,重在创新。在提供坚实风险保障的基础上,平安并未止步于此,更着力于以科技手段提升古树保护的效能。通过注入金融“活水”滋润根基,张开科技“羽翼”实现智能管护,真正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在自然环境中,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病虫害等风险随时可能对古树的生长造成挑战。平安产险四川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曹阳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科技赋能方面,依托平安自研鹰眼系统,提供雷达气象和地面站点等三位一体化气象监测,可以通过短信推送灾害预警信息,AI电话提示,提供灾前精准预警服务并匹配防灾指引,便于巡护员快速应对灾害预防。
依托“金融+科技”之力,秉持公益善心,平安保护古树名木的行动落到了实处。这份守护,不仅是对自然生命的尊重,更是对千年生态文明的传承——让杜甫诗中“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蓉城美景,在当下得到鲜活延续。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幽幽青城山、“拜水”都江堰、名刹长松寺……成都多数古树名木集中分布于这些闻名遐迩的千年人文景区。为提升公众对古树保护的意识,推动长效保护机制建立,平安围绕在川同类型古树,发起“跟着古树去旅行”的文旅主题活动,首期发布江镇大鹏村"太鹏鲸柏"、杜甫草堂古银杏、都江堰普照寺古树群等四条精品旅游路线,吸引游客亲身探访,感受古树的文化魅力。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我们坚信,随着保护意识逐渐地深入人心,古树名木必将焕发新生,不仅装点成都的今日风貌,更将自然与人文的种子深植未来,生生不息。
与此同时,古树所承载的文旅价值也日益凸显——通过政企协同、资源整合,古树地标将有效带动周边旅游活力,助力成都乃至四川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文旅名片,持续激发绿色经济潜力,实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四川成都、广元等地的古树名木守护行动,仅是平安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探索古树保护创新模式的一次具体实践。自2023年起,中国平安在全国持续开展“古树名木守护行动”,积极践行“绿色金融”大文章。截至2024年底,平安已在全国为超2万棵古树名木提供风险保障超3亿元,覆盖了广东江门小鸟天堂、山西五台山等多个重要古树聚集区。
当晨曦掠过天府的成荫绿树,当步履回响在古蜀道的青石,一幅幅人与自然共生共长的画卷便悄然延展。这画卷的真谛,不存于凝固的山水,而在于绿水青山与人间烟火之间,那份永恒流动的生机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