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下称《工作方案》),明确2025-2026年石化化工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需超5%的目标。东吴证券研究所能源化工行业首席分析师陈淑娴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文件针对行业新增与存量项目均作出细致指导,将为优化石化行业供需格局、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在新增产能调控方面,《工作方案》提出,严控新增炼油产能,科学调控乙烯、对二甲苯新增产能投放节奏,防范煤制甲醇行业产能过剩风险。
对此,陈淑娴分析称:“严控新增产能投放节奏,是避免行业陷入大幅过剩、产品价格快速恶化的关键。”从当前行业现状来看,我国炼油产能已接近10亿吨/年上限;汽柴油已达峰;乙烯行业产能相对过剩,却仍有部分新增产能将要投放;对二甲苯行业处于紧平衡状态,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相关产品的产能扩张受到限制。
对于存量项目升级,《工作方案》提出重点支持石化老旧装置改造、新技术产业化示范以及现有炼化企业“减油增化”项目等系列措施。
陈淑娴认为,当前石化化工行业需聚焦存量优化,一方面加大老旧装置更新改造力度,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人工智能+石化化工”融合应用,同时加快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领域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以技术创新与标准完善驱动存量产能提质增效。
值得关注的是,《工作方案》还着重强调增强高端化供给、提高精细化延伸水平等。陈淑娴表示,我国精细化工产业起步相对较晚,目前行业仍以中低端化工品生产为主,高端化、精细化水平有待提升,部分产品的核心生产技术仍存在突破空间。
“若要提升高端精细化学品自主供应能力,精细化工企业需将技术创新置于核心位置,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同时积极探索绿色低碳生产路径,在保障供给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她说。
从需求端来看,随着我国石化化工企业持续发展,叠加新能源、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快速崛起,市场对高性能新材料的需求正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陈淑娴以具体应用场景举例说明:以汽车领域为例,POE(聚烯烃弹性体)可用于制造保险杠、门板、仪表板等零部件;人形机器人领域,PEEK材料凭借轻量化与高强度的双重优势,可应用于机器人骨架,实现减重并延长使用寿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也因强度高、质量轻、化学稳定性好的特点,成为我国人形机器人灵巧手腱绳的主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