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8 12:54:10 股吧网页版
产业调查|无人配送车放信号 科学城新能源汽摩产业驶向千亿“新”未来
来源:上游新闻

  谁能想到,一辆白色无人配送物流车的悄然现身,或将揭开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新能源汽摩产业变革的又一个新篇章。

  最近两天,一张照片在车圈疯传——印有“白犀牛自动驾驶”字样的神秘车辆,现身鑫源汽车厂区。

  照片的背后,是重庆汽摩巨头在新能源领域的又一场“豪赌”,鑫源汽车与L4级自动驾驶公司——白犀牛智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形成深度合作,共同推进车规级无人配送物流车落地。

  从无人物流配送到智能座舱研发,从轻量化材料到氢能源布局……市场机会正遍布整个新能源汽摩产业链,超千亿级商机洞开。

  整车:白犀牛“揭面纱”

  尽管不愿披露过多细节,但笔者查阅了白犀牛智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犀牛”)公开披露的官方消息。

  该公司一则官宣消息显示:今年5月,白犀牛已完成2亿元B轮融资,该轮融资由顺丰领投,鑫源汽车及老股东线性资本跟投,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新产品研发、现有产品市场推广以及供应链体系优化。

  由此,L4公司、快递龙头、车企手拉手构建起合作铁三角。

  在这次合作中,鑫源汽车的任务是,在车辆底盘研发、车规级标准等方面为白犀牛提供技术支持和制造赋能,推动车规级无人车产品的规模化落地。

  白犀牛创始人兼CEO朱磊表示,顺丰与鑫源汽车的加入,不仅是对白犀牛技术实力与商业模式探索的认可,更从侧面验证了产业方对无人配送赛道的长期看好。“顺丰与鑫源汽车不仅是我们的股东,我们也会做好分工协同,和这些产业方共同推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为什么鑫源汽车要跨界造无人车?鑫源高层曾直言:“新能源是第二条增长曲线,智能网联是决定未来十年的第三条曲线。”企业求新求变的目光,早已投向更远的未来。

  2025年,无人配送物流车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从北京到深圳,从杭州到济南,全国超100个城市开放无人配送物流车路权,头部企业新增订单呈几何级增长。

  市场前景到底有多大?白犀牛与鑫源汽车的联合研发,正试图给出一个震撼的答案。

  与传统基于改装车辆的无人方案不同,这款车据称实现了“车规级”标准——从底盘研发到整车制造,从“骨骼到神经”的全面重塑。这意味着,亮相的产品将更耐用、更可靠,更适应复杂的城市配送环境。

  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30年无人驾驶物流车市场规模将达到2634亿元,是2025年的5.4倍。招商证券测算,以全国快递物流网点数量为基础,无人配送车的市场空间约为4680亿元;以全国小区数量为基础,其市场空间在5460亿元到7280亿元之间。

  配套:40多家配套企业云集

  除了鑫源汽车,在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还云集了长安跨越、货拉拉多拉汽车、庆铃汽车等整车龙头企业。

  7月25日,货拉拉多拉首款专属纯电厢式货车“多拉大面”正式发布上市,该款车型也是货拉拉多拉向长安跨越商用车公司定制开发的首款产品。“多拉大面”具备“大货厢、大三座、大开门、大超充、大承载”五大“跑单好车”核心卖点,以及搭载全面的安全配置,不仅填补了平台上对大面订单车型的空白,还有效地解决了城配货运因“车与货”不匹配,导致车辆空跑、货物滞留、运输低效等痛点。

  货拉拉汽车市场营销负责人告诉笔者:“自上市以来,‘多拉大面’深受司机用户喜爱和合作伙伴的好评,目前供不应求,我们正在全力生产保证车辆交付。”

  是否只有大企业才能脱颖而出?绝非如此。

  据重庆高新区改革发展局的统计,目前重庆高新区已集聚金康动力、孔辉科技、安达科技、科博达、博泽汽车、瑜欣平瑞等40多家优质零部件配套企业。

  重庆金康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简称“金康动力”)成立于2018年,是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专业从事新能源三电系统业务的子公司。目前,金康动力电机制造车间已建成22条生产线,电控制造车间已建成6条生产线,具备年产100万台整车动力总成的能力。

  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正从“电动化”上半场进入“智能化”为核心的下半场,面对行业新变化,赛力斯集团动力BU总裁助理余天兵告诉笔者:“金康动力将从市场端和产品端着手,一方面积极开拓增程技术产品海外市场,另一方面开发更多智能化产品形成差异化优势,同时布局热管理等其他赛道。”

  占全国4成空气悬架产能的重庆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重庆孔辉”),是目前国内唯一同时具备乘用车电控悬架系统全流程开发与系统供货能力的高科技企业。重庆孔辉的落户,填补了重庆在新能源汽车空气弹簧领域的行业空白。

  目前,重庆孔辉已投产3条空气弹簧产线,具备年产30万套单腔空气弹簧的能力,其产品已经成功搭载到长安旗下阿维塔、深蓝、启源等车型上,极大提升了这些“重庆造”车型的豪华感和产品竞争力。此外,为进一步促进供应链本地化率,重庆孔辉主要零部件活塞部件生产已落地重庆。预计2028年达产后,重庆孔辉空气弹簧出货量将达到50万台套/年。

  幕后:“链长制”精准发力

  企业布局新技术、开拓新市场,单打独斗能否成功?重庆高新区的回答是:不能。

  为了进一步注入产业活力,今年9月,《重庆高新区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工作规则(试行)》发布,精准聚焦5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5条现代服务业产业链,通过靶向招引链长链主企业、攻坚补链强链项目,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激活新活力。

  其中,新能源汽摩就是5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的代表之一。西永微电园产业公司产业三部部长廖俊杰告诉笔者,施行链长制后,在新能源汽摩等重点产业链建立起了“2+1+3+N”服务架构,实现了链长、副链长、链办主任、专职人员、要素支撑单位协同作战。

  这样一来,企业办事从“一对多”变成“一对一”,问题响应从“分散滞后”变为“快速精准”。随着链长制的升级,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将进一步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高效精准服务。

  成效可见一斑。

  当鑫源汽车推进无人配送物流车项目时,链长制工作组迅速组织重庆机场集团、重庆物流集团、中国邮政重庆分公司等潜在客户走进企业,帮助对接场景、开拓市场。

  当金康动力提出新的扩能增产计划时,链长制工作组根据企业提出的需求,召开现场会,协调有关部门,全力保障电力供应和道路通畅。

  廖俊杰透露,链长制实施后,工作组发挥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协同,将政府部门各窗口职能协同起来,让企业办事从“一对多”变成“一对一”;第二个作用是搭平台,建生态,将区内产业链上的企业整合起来,加强交流,互通有无,形成合力;第三个是形成制度性服务体系,通过全周期全方位服务,推动产业发展。

  尽管白犀牛的面纱虽未完全揭开,但它的出现已向市场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在链长制的系统赋能下,在企业与政府的同频共振中,重庆科学城的新能源汽摩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驶向智能、绿色、融合的新未来。

  前景:千亿商机的召唤

  各路企业积极布局新能源汽摩产业,不仅是企业与科技的碰撞,更是一场由政策精准赋能、链式发展驱动的产业跃迁。

  2024年,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新能源汽摩产业产值为274亿元。而目标更为宏大,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力争未来三年内,集聚新能源汽摩产业企业数量超过100家,新能源商用车年产量突破50万台,性能摩托车年产量超过100万台,本地零部件企业年配套服务规模超过200万台,新能源汽车及摩托车整体及零部件年出口规模不低于500万台套,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能源汽摩产业集聚地。如此庞大的产能容量,实现的产值将远超千亿级。

  以上目标是否具备相应的支撑条件?

  西永微电园产业公司产业三部部长廖俊杰表示,事实上,除了整车和配套企业强手云集,这里有西部首个国家质检基地,国家摩托车质检中心、国家新能源汽车质检中心、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检中心等16个国家级检测平台提供全流程测试;这里开放了42公里自动驾驶测试道路,未来将扩展至355公里;这里人才充沛,28所高校持续输送技术力量,综合成本比沿海低25%。

  “我们已初步形成了涵盖‘整车制造——核心部件——检验检测——基础设施与服务’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为产业协同创新和集群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重庆高新区改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实现发展规划,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已开始广发招商“英雄帖”,并宣布将重点引入先进动力电池等能源体系、适应特定场景的智能化或无人化特种车辆、智能化核心部件、自动驾驶全栈技术等四大领域的企业进驻。

  若进展顺利,在重庆高新区的新能源汽摩产业版图上,未来将全面构建起“车、路、云、网、图”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新能源汽摩全产业生态体系。

  有业内人士指出,据相关测算,汽车产业投入1个单位投资能够拉动7至10个单位的产出,投入产出比在所有工业领域中较高。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的新兴力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其投入产出比将逐渐向好。

  相关思考:四大挑战考验产业链条

  毋庸置疑,在这场奔向智能未来的赛道上,西部科学城重庆科学城正以链长制为舵、以企业合作为桨,驶向千亿级的新能源汽摩产业新高地。

  多家企业高层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重庆乃至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的新能源汽摩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首先是技术创新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尽管重庆在传统制造领域有深厚基础,但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核心技术方面仍需突破。例如,电池技术和自动驾驶算法的研发投入相对不足,与先进地区存在差距。部分企业依赖外部技术合作,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其次,供应链协同效率待提高。虽然重庆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联动仍需加强。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共享和需求对接不够及时,导致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存在优化空间。此外,区域之间的产业协同尚未充分发挥合力,需进一步整合资源。

  第三大挑战,是物流成本较高与配套体系不完善。部分企业反映物流成本较高,物流网络布局不够高效。同时,供应链物流配套体系存在短板,物流分拨中心、智能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影响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此外,高端人才短缺同样值得重视。”还有企业指出,伴随新能源汽摩产业快速发展,对高端技术人才、研发人才和智能制造人才的需求旺盛,但重庆在人才吸引和培养方面面临一定压力。一方面,本地高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缺乏同频共振。另一方面,与一线城市相比,重庆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储备相对薄弱,需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对于上述问题,赛力斯集团动力BU总裁助理余天兵更聚焦在“人才”和“供应链”上,他认为,科学谷可借鉴硅谷模式,在纳入来自高校、企业科研力量和项目的同时,引入行业研发机构,集中力量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底盘等行业前沿领域取得突破,既可以带动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时涌现的人才也能为企业所用。

  他还分享了去年赛力斯“渝赛计划”的成效:为增强供应链韧性,赛力斯对供应商进行了“集成化”和“集聚化”调整。“集成化”是将每个车型的供应商由几百家缩减至50-100家;“集聚化”是把这些供应商尽可能地引进到重庆范围内或者是赛力斯汽车工厂周边。这样的经验目前也正在金康动力实施。

  他认为,在新能源汽摩产业进入智能化为核心的下半场的当下,高新区在链长制的保驾护航下,打造产学研生态和技术策源地,助力核心龙头企业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对实现千亿产值目标意义重大。

  原标题:产业调查|无人配送车放信号,科学城新能源汽摩产业驶向千亿“新”未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