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8 13:18:20 股吧网页版
连续8天,免费通行
来源:中国证券报

  9月28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秋国庆假期交通运输服务保障有关情况。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表示,根据分析和预测,中秋国庆8天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23.6亿人次,自驾仍是出行的主要方式,预计自驾出行将达到18.7亿人次,占出行总量的八成左右。

  交通运输部将采取五大措施保障租车自驾出行,包括推动异地还车免费或降费。

  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小型客车免收通行费时段是从节假日第一天,即10月1日0时开始,到节假日最后一天,即10月8日的24时结束。普通公路以车辆通过收费站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高速公路以车辆驶离出口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

自驾占出行总量的八成

  五大措施保障“自驾租车”出行

  “中秋、国庆假期将至,旅游、探亲出行需求非常旺盛。”李扬表示,根据分析和预测,中秋、国庆8天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23.6亿人次,日均大概2.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2%左右。

  “自驾仍然是这次中秋、国庆假期出行的主要方式。”李扬表示,自驾出行将达到18.7亿人次,占出行总量的八成左右。高峰时段,高速公路车流量可能会突破日均70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有可能会达到1400万辆。

  “对于这次国庆、中秋假期,交通运输行业已经提前做好准备,全力保障大家平安出行。”李扬表示,交通运输部门将加强统筹跟踪调度,强化对重点区域、易拥堵路段的运行监测、分析研判。

  李扬表示,交通运输部将采取五大措施,保障租车自驾出行。

  一是推动异地还车免费或降费。引导各地和重点企业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城市群,西安、南京、成都、重庆、杭州等热点都市圈,以及青甘大环线、川藏线等热门旅游线路沿线城市间,提供异地还车服务,扩大免费或低费还车区域范围,降低异地还车费用。

  二是保障车辆供应。指导重点企业优化车辆调配供应,重点加强一线城市、热门自驾线路沿线城市,以及重要的机场、高铁站等地车辆投放。针对家庭出行,要求重点租赁企业为携带儿童的承租人提供儿童座椅和增高垫,服务家庭“亲子游”出行。

  三是拓展“高铁/民航+落地租车”服务范围。力争这次假期基本实现主要的民航机场和高铁站为提前预订车辆的旅客提供落地取车服务。

  四是提供免押金租车等便民服务。指导重点企业优化车辆预订和取还车流程,提供“信用免押金租车”、上门取送车、全天候取还车、轻微划痕免赔等便民措施。积极推行“无车免费升级”保障,如果用户到了租车地点发现没有当时预订的车辆,租赁公司要提供同级或更高级别车辆服务,降低大家出行租车成本。

  最后,确保租车出行安全。要求重点企业严格把关车辆技术性能,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测,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安全性能达标。引导重点企业加强与4S店、汽车救援服务公司合作,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第一时间能够提供救援服务。

  “租车还是一种正在快速发展的消费业态,还存在不少的短板和问题,还难以满足个性化用户需要。不过,我们将以本次的假期为契机,要求主要租车平台针对这次假期提供更优惠、更安全、更便捷的出行方案。”李扬说。

铁路、民航旅客运输将创新高

  高峰时间段加开夜间高铁

  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吴德金在发布会上表示,预计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全国铁路旅客发送人数将超过2.19亿人次,会创历史新高,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约1.3万列,平均每天发送旅客1825万人次。

  吴德金介绍,铁路部门将统筹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资源,用好新开通的铁路线路、车站运能,动态优化列车开行方案,实时分析铁路12306售票大数据,在客流集中方向采取动车组重联运行、普速列车加挂车厢等方式,及时安排加开临时旅客列车。

  假期前半段、假期后半段,是铁路出发和返程的高峰时段,将安排加开夜间高铁。同时,开好跨境旅客列车和旅游列车、银发专列,激活消费潜能,助力假日经济发展。

  另外,优化服务举措,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加强铁路与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协同联动,畅通出行服务“最后一公里”。

  中国民航局总飞行师熊杰介绍,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合并放假,假期时间长、文旅热度高、体育赛事多。据预测,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全民航市场的旅客运输量将达到1920万人次,同比增长3.6%,创历史同期的最高水平。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