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晋威尼斯影后辛芷蕾现身第九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一袭新中式金色礼服令其瞬时成为全场焦点。
由蔡尚君执导,辛芷蕾、张颂文主演的《日掛中天》在此举行中国首映,开票后迅速售罄,成为本届影展大热影片之一。
本届平遥影展片单抢眼,首映单元汇集《一战再战》《情感价值》等热门国际影片同时,更迎来多部华语年度佳作的中国首映。除《日掛中天》以外,毕赣执导,易烊千玺主演的《狂野时代》也在平遥举办中国首映。《日掛中天》和《狂野时代》已分别宣布定档11月7日和11月22日全国公映。
本届平遥影展于9月24日至9月30日举办。影展期间,促成了毕赣、蔡尚君、霍猛三位凭借最新作品在国际影坛斩获殊荣的华语导演的对谈。平遥影展创始人贾樟柯谈到,今年“欧洲三大”电影节都有中国导演获奖,中国电影作品被带到国际世界,让世界观众看到了中国电影的现状:“在复杂的电影工作环境中,我们的导演仍然保有旺盛的创造力。”
影后实至名归
辛芷蕾出现在《日掛中天》首映现场时,引发全场欢呼。一位影迷专程从辽宁锦州赶来看片,她情绪激动:“美云让我泪流满面。”不少观众被辛芷蕾的表演所震撼,认为影后殊荣实至名归。
辛芷蕾坦言,此次来到平遥比在威尼斯获奖时更紧张:“你在外面混得再好,其实最在意和最想要的还是家里人的肯定。”她又一次谈到威尼斯封后的感受:“这部影片对我而言,是十几年来自己作为演员,在这条路上坚持到现在的阶段性胜利。中国有太多好的女演员,未来我们写更好的剧本,拍更好的电影,让中国电影被世界看到。”
导演蔡尚君谈到选择辛芷蕾饰演主角美云的原因,是因为看到了她出演的中文版《初步举证》:“一个人能够演很多角色,在两个小时内撑住舞台,她的控制力和表现力一定非常惊人。”他同时提到辛芷蕾本人的性格特质与角色的契合度:“我觉得女性在生活里面到最关键的时刻,往往会比男性更果决和勇敢。辛芷蕾的气质和美云在生活情感变动面前采取抉择时的内心力量完全契合。”
“有一个词我一直不敢用,”蔡尚君说,“我觉得她的表演堪称完美。”
《日掛中天》以广州为背景,通过一段跨越七年的情感纠葛,探讨了人性、道德与救赎的复杂命题。辛芷蕾饰演的美云和张颂文饰演的葆树曾是恋人,因一场意外分离。七年后重逢时,两人都已陷入各自的困境,影片展现了他们在道德边缘的人性挣扎,摒弃了对情节跌宕起伏的处理,转而通过日常生活的积累和叠加,映射出生命的意义。
辛芷蕾说,这是她梦寐以求的剧本,通过两个人的情爱映射出很多普遍现象,对女性情感的刻画细腻、丰富而深刻。
制片人马双已经看了几十遍影片,仍然会被这个故事打动落泪:“人不能爱,也不能被爱,不能触碰和被触碰,这种困境可能是我们每个人都曾经面对过的。我们都遇到过在夹缝中不知道往哪里走的情况,但是要相信自己在任何状况下都能走出来。”
影片拍摄时,团队在广东多地取景,包括韶关、广州和东莞。蔡尚君特别解释了选择广州的原因:“《日掛中天》应该是阳光灿烂到强烈的程度,它讲的是在近乎白瀑布的光线下、潮湿闷热的气氛中,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故事。广州的烟火气和历史沉淀为影片提供了丰富的背景。”
影片接近尾声处有一场接近十分钟的高潮段落,辛芷蕾在这一片段中的表演释放出巨大的情感张力。蔡尚君谈到,他想借此表达浓烈的情感在芸芸众生面前似乎微不足道,个体的生命纵然脆弱却熠熠闪光。
华语电影丰收年
今年堪称华语电影“大年”。蔡尚君执导的《日掛中天》在威尼斯电影节为辛芷蕾赢得最佳女演员奖之外,霍猛凭借《生息之地》在柏林电影节获得最佳导演奖,毕赣新作《狂野时代》在戛纳电影节获得特别奖。三位导演齐聚平遥,与戛纳电影节电影总监克里斯蒂安·琼、柏林电影节华语电影选片人王庆锵展开了一场名为“此刻握手”的对话。
这场对谈的热度堪比热门影片,活动预约开放后便迅速爆满。对谈当天,平遥古城日光强烈,1500人的露天剧场“站台”挤满了渴望与电影人交流的观众。有影迷调侃,这也是一种“日掛中天”。
毕赣的《狂野时代》将作为本届平遥影展闭幕影片进行中国首映。他谈到《狂野时代》的创作初衷:“过去几年,整个世界都在一种下坠的状态里面。我想起鲍德里亚所说的,世界的现实与幻觉完全无法区分,这让我觉得梦境载体变得越来越有意义了,大脑为了不让我们的双眼退化,就在夜里播放梦境的画面。”
在他看来,电影和梦境意义相似,都是在黑暗里给人带来光。他同时谈到与演员易烊千玺的合作:“选演员只看是否优秀,而不是人气。我们第一次见面,漫长的一小时,大家都没说话,我就知道他能演好‘跨越世纪的迷魂者’,事实证明,他出色和天才地完成了这份工作。”
克里斯提安·琼谈到,尽管《狂野时代》来得非常晚,但还是在戛纳电影节2500部候选影片中脱颖而出,该片在视觉上令他印象非常深刻,感觉前所未见。
霍猛曾凭借首部长片《过昭关》获得第2届平遥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导演。从《过昭关》到《生息之地》,他始终关注乡村变迁,记录中国中传统农业社会到实现巨大经济飞跃的交锋时刻:“中国人和土地的连接太深了,勤劳、坚韧、善良这些品质都从土地里来。我想通过电影回望过去、关照现在,让不同文化的人感受到中国人隐忍又浓烈的情感。”王庆锵补充,选片团队刚收到《生息之地》就感觉眼前一亮,“它用农村经历表现人生的河流,我们很快决定将它放进主竞赛单元。”
蔡尚君则分享了自己从《人山人海》《冰之下》到《日掛中天》的创作转变:“这些年社会思潮变化很大,让我更想关注当下中国人的精神内在困惑,关注人的内心困境。”
谈到带着作品走向国际影展的感受,霍猛认为,电影能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互相理解、包容和爱上对方:“很多人喜爱这个电影,喜爱里面的人物,跟这些最普通的农民产生强烈情感共鸣,这让我非常高兴。”毕赣感受到的是跨越文化的情感连接:“原来世界上在那么遥远的地方也有好多人和我自己一样,对我做出来的东西爱不释手。电影节让所有的人集中在一起,以一种不孤单的方式去面对孤独感。”
对于华语电影的未来,国际选片人表达了乐观态度。克里斯提安·琼认为,疫情后中国电影提交国际影展的数量明显增加,“中国是一个电影大国,人才众多,现在见到这么多年轻人的作品,非常令人鼓舞。”王庆锵直言,华语电影创作力非常旺盛,与日本和韩国电影相比,目前中国电影的状况更好。
从《生息之地》的土地情怀到《狂野时代》的诗意表达,再到《日掛中天》的细腻叩问,今年的华语电影以不同风格的佳作,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旺盛的创造力。贾樟柯在对话尾声时谈到:“不管市场如何变化,华语电影在创作上仍然处在一个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