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手机硬件性能趋于同质化的当下,以AI驱动的“科技普惠”正成为头部厂商开辟的“第二赛道”。
9月27日,在国际聋人日前夕,荣耀在其即将开业的位于深圳的全球旗舰店公布了其在信息无障碍领域的AI应用成果。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此举意在将其AI无障碍功能从“隐藏设置”推向“前台体验”,背后是整个行业在用户体验差异化和ESG价值上的新一轮角逐。
事实上,将AI技术用于提升信息无障碍水平,已成为头部手机厂商的共识。一场围绕“科技普惠”的竞赛已经展开。
在行业内,苹果的旁白(VoiceOver)、实时字幕等功能长期被视为无障碍体验的标杆;谷歌则在其Pixel系列手机中,通过Live Caption(实时字幕)功能展示了其在端侧AI语音识别上的实力。各厂商都在利用自身AI能力,争夺这一体现技术温度与社会责任的价值高地。
与其他厂商的方案相比,荣耀此次展示的核心差异化在于其平台级、端侧AI能力。
荣耀ESG总监刘小军透露,其AI字幕与AI通话功能均搭载于Magic OS系统层面,核心优势是支持离线使用。“这意味着在无网络或信号不佳的环境下,用户依然可以实现实时的语音转文字,这既保障了体验的稳定性,也最大程度保护了用户隐私。”
据荣耀官方披露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其AI字幕功能月活用户近120万,通话字幕功能月活用户近19万。这组数据首次量化了荣耀在无障碍功能上的用户基本盘。
宏大的普惠理念之下,执行层面的挑战同样存在。对于无障碍功能而言,真正的难点并非技术研发本身,而是用户的“发现与触达”。
综合行业现状,许多强大的无障碍功能常被深埋于系统设置的多层菜单之下,导致“功能很强,但用户不知”。如何有效引导有需求的用户发现并学会使用这些功能,成为所有手机厂商面临的核心课题。
对此,荣耀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题思路:将零售终端转化为无障碍体验的“触点”。
荣耀阿尔法全球旗舰店店长赵萌萌表示:“我们让听障用户自己成为产品顾问,这种‘用户教用户’的模式,比任何文字说明都更具说服力。”
分析认为,将旗舰店这一核心线下渠道作为科技普惠的常态化阵地,是荣耀试图破解“用户触达”难题的关键一步。相较于线上教程,线下面对面的体验和指导,降低了特殊群体学习和使用新技术的门槛。未来,如何系统性地将这种“触点”模式推广,并撬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将是其面临的下一阶段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