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下称《工作方案》),明确2025-2026年石化化工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需超5%的目标。长江证券石油化工行业首席分析师魏凯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实现这一目标,核心在于控制新增产能,带动产品价格的合理提升,最终实现行业总体增长。
在新增产能调控方面,《工作方案》提出,严控新增炼油产能,科学调控乙烯、对二甲苯新增产能投放节奏,防范煤制甲醇行业产能过剩风险。
“从政策延续性来看,对新增产能的约束并非新举措,早在2021年‘双碳’目标推进时,相关调控就已启动,此次文件更多是对既有方向的延续与明确。”魏凯表示。
魏凯进一步解释称,炼油、乙烯、二甲苯、煤制甲醇等品类均属于规模大、碳排放高的装置。以炼油为例,2021年国内已设定10亿吨产能红线,近年产能有所下降,叠加新能源汽车等对汽柴油消费的替代效应,行业已无盲目扩张动力;对于煤制甲醇,政策鼓励推动产业链向高端材料延伸。
在优化高端产品供给方面,《工作方案》明确,支持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高性能纤维、特种橡胶、高性能膜材料等领域的关键产品攻关,推动创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布局高端精细化学品等石化化工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新材料中试平台、数据资源节点;创新精细化学品和大宗产品提质优供给。
“在‘反内卷’的大背景下,低端产品盈利空间已十分有限,向高端化转型是企业的必然选择。”魏凯表示,高端精细化学品是国家与企业共同聚焦的方向,这对企业的研发有较高要求,同时要实现低成本、稳定的工业化量产,仍需企业投入大量资源进行长期攻关。
以电子化学品与高端聚烯烃为代表,魏凯认为,随着头部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相关产品进口占比正逐步下降,技术积累与团队建设也日趋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