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9月28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的《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28日正式公布,提出了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再生金属产量突破2000万吨等方面目标。业内人士分析,在强化废有色金属综合利用、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基地等系列措施的引导下,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规模化、集聚化特征将会继续增强,行业循环利用水平有望提升。
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国和消费国,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规上有色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比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出1.2个百分点;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4031.9万吨,同比增长2.9%。
有色金属行业快速发展,对我国工业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也要看到,目前行业面临资源保障能力、高端供给水平和有效需求挖掘不足等问题。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行业“内卷化”竞争问题仍未缓解,过度投资的情况不仅在传统的铜冶炼、氧化铝、普通铜铝钛加工等产业不同程度存在,近年还向锂、硅等新能源领域,以及电子铜箔等高端领域蔓延。不仅如此,由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301调查,以及“关税战”等,使得行业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贸易形势。
针对新情况,工作方案设置了稳增长主要目标,即2025—2026年,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经济效益保持向好态势,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1.5%左右,铜、铝、锂等国内资源开发取得积极进展,再生金属产量突破2000万吨,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绿色低碳、数字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这既是上一轮稳增长方案的延续,也对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对记者表示,工作方案在稳增长、促转型上下功夫,把行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于高质量发展全过程,“这意味着要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
中铝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段向东对记者表示,工作方案对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国计民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铝集团将增强铝、铜、铅、锌、镓、锗等关键材料综合制造能力,增加更高质量的有色金属材料供给。
行业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水平将提升
从具体举措来看,工作方案围绕五方面部署10项重点任务。
在促进资源高效利用方面,工作方案提出,加强铜、铝、锂、镍、钴、锡等资源调查与勘探,形成一批找矿新成果。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基地,强化废铜、废铝等废有色金属综合利用,以及废旧动力电池、废旧光伏组件等新型固废综合利用。
“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扩大‘再生替代原生’已是大势所趋。”葛红林表示,随着我国可再生利用废旧有色金属社会积蓄量的不断积累,再生利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两新”等政策支持落地,行业的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水平和效率将不断提升。
根据机构数据,今年前7个月,我国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约1150万吨,同比增长4.55%,预计主要有色金属产量今年就有望突破2000万吨。同时,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增强,原生金属、加工、汽车、钢铁、煤炭、环保等领域的企业争相布局这一赛道,目前涉及再生有色金属业务的上市公司已超100家。
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工作方案明确,科学合理布局氧化铝、铜冶炼、碳酸锂等项目。科学合理布局氧化铝、铜冶炼、碳酸锂等项目,避免重复低水平建设。
葛红林表示,近期,锂、硅、钴等新能源金属价格波动剧烈,甚至触及成本底线,伤害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有色金属的金融属性强,很容易受到资本炒作的影响。行业必须主动采取措施,加强自律行为建设,同时要避免新能源矿产赛道的各种非理性行为,促进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与平衡性。”(记者李唐宁何丰伦刘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