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行业正在经历一轮“质量优先于规模”的结构性调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 “中基协”)最新披露信息显示,今年以来行业出清节奏呈现显著变化,主动注销私募机构数量超过协会注销数量,市场自我调节能力持续增强。私募业内人士表示,私募行业“优胜劣汰”的趋势仍将持续,行业集中度可能进一步提升。
合规意识提升推动行业结构优化
当前,私募基金行业优胜劣汰持续推进,市场出清呈现 “主动注销增多、协会强制注销减少” 的新特征。
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9月28日记者发稿,今年以来共有873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完成注销,其中459家为机构主动申请注销;协会注销的机构为340家。
对比去年同期数据,这一趋势变化尤为明显:2024年同期全行业注销总量为1279家,其中主动注销为425家,而协会注销达708家。
“主动注销占比提升,本质上是因为行业合规成本上升与市场竞争加剧。” 一位私募行业从业者表示,当前环境下,私募机构在信息披露、产品备案、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环节的合规要求显著提高,部分规模小、投研能力弱、合规体系不完善的机构,因难以承担持续的合规运营成本,所以可能会选择主动退出;此外,部分私募从业人士因业绩不及预期、客户流失严重,或转向公募、券商资管等其他资管赛道。
78家私募机构领“罚单”
据统计,截至9月28日,今年以来中基协已对78家私募机构下发纪律处分书。其中,9月以来对6家私募机构下发记录处分书,聚焦信息披露违规、内控失效等关键合规痛点。
9月26日,中基协对陆浦财富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陆浦财富”)和上海蕴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蕴新私募”)发布纪律处分决定书。
从纪律处分决定书来看,陆浦财富管理的部分私募基金曾受让该公司另一只基金所持有的4.01亿元劣后级信托份额收益权,而该信托计划的资金用途为向某房地产项目发放信托贷款。然而,陆浦财富未按基金合同约定,向相关私募基金产品的投资者披露多项可能影响其合法权益的重大信息,具体包括:所投资信托计划收益权的劣后级属性、信托贷款曾出现的违约情况、违约后的相关诉讼及执行进展,以及标的房地产项目的重整动态。基于此,中基协决定对陆浦财富作出 “暂停受理私募基金产品备案六个月” 的纪律处分。
而蕴新私募因存在虚假报送信息、内部控制机制严重失控等违规行为,已被中基协依法撤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从当前行业动态来看,上述私募业内人士认为,私募行业“优胜劣汰”的趋势仍将持续。随着投资者风险意识提升,合规能力正逐渐成为选择私募机构的核心考量因素之一。而头部机构凭借完善的合规体系与稳定的业绩表现,将进一步吸引资金集聚,行业集中度可能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