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28日电 “钢铁作为河北省第一支柱产业,数据赋能转型升级具有迫切需求和良好基础。”在国家数据局举办的“数据要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上,针对人民网提出的“河北在推动数据要素赋能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有哪些创新性实践”这一问题,河北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燕作出详细回应。
张燕介绍,按照“数据要素×工业制造”重点行动安排,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打造钢铁行业高质量数据集。通过分析“数据要素×”案例,工业领域使用的数据主要是企业数据。据此,河北数据局开展社会数据调查、编目,建立行业专识数据池,对接指导河钢数字、敬业集团等省内21家钢铁企业,挖潜治理1854TB钢铁行业数据。开发了“转炉炼钢生产”数据集、“智能脱硫-铁水状态泛化”数据集等293个高质量数据集,涉及人员安全监测、废钢质检等142个应用场景。如,石钢开发的“废钢定级图像”数据集,涵盖各种常见的废钢类型图像,能够显著提升大模型判定废钢种类、等级的准确性。
二是开发钢铁行业垂直大模型。有了高质量数据集作为基础养料,河北数据局强力撮合科研院所、高校、AI企业及省内行业龙头单位,以“数据换模型、模型换数据”方式,实现高质量数据集和大模型双向推动。从高炉冶炼、铁水预处理、吹炼精炼、连铸、热冷轧等生产核心环节的堵点难点问题切入,采用MOE、COE等架构,打造钢铁行业垂直大模型。
三是升级钢铁行业智能体应用。今年,河北数据局重点推动大模型向智能体迭代,指导中钢邢机、新兴铸管等企业,创新研发42个钢铁智能体,按照“大企业研发,小企业复用”思路,在多家企业深度应用,实现降本增效。此外,河北数据局近期正在推进钢铁行业智能体社区建设,以试点方式开发钢铁数模库,上架钢铁领域数据集、语料库、智能体和大模型等60余个产品,探索建立先试用后付费、按需定制等服务模式,供有需求的企业更好使用。
下一步,张燕透露,河北将继续深化数据要素赋能,以建设高质量行业数据集为着力点,推动大模型、智能体与产业深度融合和落地应用,加快钢铁、化工、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努力为全国数据要素赋能传统产业提供“河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