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9月28日讯9月26日,由上海报业集团指导,财联社主办的“2025上海全球金融·资管年会”在上海陆家嘴成功召开。在主题为“资管机构的高质量发展探索”的圆桌对话环节,招商基金首席投资官于立勇表示,对基金公司来说,形成一套能够培育优秀基金经理的机制和文化是最有价值的。
于立勇指出,大资管行业下不同类型的资管机构负债、内部管理模式、投研文化不同,核心竞争优势也不同。就基金公司而言,管理比较扁平化,实行基金经理负责制,可以提供风格多样化的基金产品,满足客户不同的投资需求。
虽然公募基金的核心优势在于提供差异化的基金产品,但是在此基础上需要不断进化。于立勇指出,目前,公募基金面临两方面的任务需要解决。首先,按照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基金产品要能够让老百姓“拿得住”,长期能够赚到钱;其次,作为银行系的基金公司,银行也是重要的销售渠道,需要发挥普惠金融的作用,服务于更多客户,尤其是低风险客户的投资理财需求道。
基于上述任务,于立勇表示,要将多资产作为今后三年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多资产多策略,能够有效平抑市场的波动,在牛熊转换的过程中,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在客群管理方面,于立勇表示,要做好客群产品投资的闭环管理。“过去老百姓买基金,长期看不容易赚到钱”,他指出,核心问题是风险错配,客户在市场好的时候买基金,但是不一定有相对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因此要细分客群,设计有针对性的产品。
在投资管理上,基于产品定位,进行差异化的管理和考核。于立勇指出,公募基金行业正在摒弃过去一味追逐排名的模式,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里,帮投资者守住下限,控制波动,使其能够安心持有。
在此过程中,需要引导基金经理在明确自身能力圈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稳定的投资框架,追求长期较好业绩表现。近年来,基金公司培养出一批不同风格、长期业绩突出的基金经理,在大幅波动的市场环境中为客户赚取收益。在于立勇看来,对基金公司而言,形成一套能够培育优秀基金经理的机制和文化是最有价值的。
产品创设方面,在打造单品的同时,于立勇表示,也要把FOF提高到重要的位置。FOF产品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解决资产配置和品种选择的难题,给客户带来更好的持有体验。
除FOF产品外,在产品管理形式上,于立勇表示,ETF占比也有所提升。一方面,近年来,市场跌宕起伏,ETF能够让投资者以更低的成本分享市场上涨的收益,长期来看好处居多;另一方面,主动、被动相辅相成,没有对于主动型基金的调研来提升市场效率,被动基金很难分享市场上涨的收益。于立勇指出,基金公司在加大被动产品的投入和布局外,主动投资能力也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