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8 22:05:00 股吧网页版
预定利率下调前人身险保费飙涨,近50%增速年内或难“复刻”
来源:北京商报

  预定利率下调对人身险市场影响几何已见分晓。9月28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前8个月,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4.8万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9.63%。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3.8万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3.65%。值得一提的是,8月,人身险产品陆续停售,当月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4795.9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近50%。

  保费增速迅猛的背后,人身险产品销售火爆情况几何?随着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进一步下调,保险产品是否仍具竞争优势?窗口红利期已过,这将如何影响险企的产品布局策略?

  8月人身险保费增速近50%

  保险业最新保费数据出炉。根据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的保险业经营情况表,今年前8个月,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4.8万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9.63%。其中,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和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万亿元、3.8万亿元,可比口径下分别同比增长3.65%和11.32%。赔付方面,2025年前8个月,保险业实现原保险赔付支出1.68万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8.16%。

  聚焦8月单月,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4795.9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47.27%;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111.61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1.32%。整体而言,在人身险保费增长的带动下,8月保险业保费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35.62%。

  另据人身险公司经营情况表,今年1—8月,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3.58万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11.43%;赔付支出9695亿元,同比增长15.05%。分险种来看,寿险、意外险、健康险保费收入分别为2.97万亿元、268亿元、5748亿元。不同于意外险保费同比负增长,健康险保费微增,今年前8个月寿险保费增速较为抢眼,同比增长14.05%。

  毫无疑问,今年以来人身险领域的增长尤其是8月单月的保费增长情况,离不开预定利率下调背景下的需求激发。北京劭和明地律师事务所保险律师李超表示,在预定利率下调背景下,消费者纷纷抓住“末班车”锁定长期收益,引发了集中投保现象。此外,“存款搬家”与储蓄需求旺盛,在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许多消费者将具有长期稳定收益的储蓄型保险作为理财替代品,寻求资产保值增值。

  “在8月底,业内很多保险经纪人在此期间异常忙碌,加班处理大量咨询和投保。”北京商报记者通过保险机构产品销售人员了解到,各保险机构及保险代理人深知8月底是销售高收益产品的最后窗口期,通过朋友圈、客户拜访等方式密集宣传,催生了“产品卖爆了”的氛围。

  不可忽视的是,经历了预定利率降低的过程,部分客户的购买潜力已经释放,这意味着人身保险行业增长速度将“受限”。李超认为,预定利率下调对保费的影响是结构性和趋势性的。8月的保费高增是政策调整前的需求集中释放,具有脉冲式特点。随着9月新产品全面上线,保障型产品价格上升,储蓄型产品收益下降,对消费者的吸引力短期内会减弱,预计保费增速将逐步回落。前三季度,尤其是三季度,在“炒停”效应支撑下,保费规模增长强劲。四季度,行业需要适应新产品销售节奏,保费增速可能会放缓。全年来看,人身险行业仍有望保持正增长,但增速可能呈现前快后缓的态势。

  8月来近200款分红险上线

  经历此轮预定利率下调后,行业正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加码分红险无疑是一大关键词。北京商报记者通过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梳理发现,截至9月28日,保险公司共新推出1028款人寿保险产品,其中分红险产品有414款,占比为40.27%。其中8月及9月以来共密集推出191款分红险产品,上新速度远高于6、7月合计的45款。

  预定利率切换窗口期过后,主力产品切换至分红险,新产品普遍采用更低预定利率,传统固定收益产品吸引力下降。因此,分红险成为绝对主力。其“保底+浮动”的收益模式,既能缓解险企的利差损压力,也能让客户有机会分享保险公司经营成果,在利率下行环境中更具优势。另外,除了分红险,险企也在健康险等领域积极创新。

  每当行业经历一场轰轰烈烈的预定利率下调,行业增长是否还有空间、保险产品是否还有吸引力等问题便接踵而至。

  东海证券研报认为,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进一步下调,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仍有望激发居民储蓄与保障需求,保险产品仍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此外,新单的持续增长也带来续期收入的稳定。李超也表示,在存款利率、国债收益率等无风险利率整体下行的趋势中,保险产品能长期锁定一份确定的收益或保障,这种安全性和确定性是其他许多金融资产难以替代的,契合了居民在不确定性中寻求安稳的储蓄和保障需求。另外,保险的核心是保障。人口老龄化、健康意识提升等长期因素,使得对养老险、健康险的需求是刚性的。产品虽然价格因利率下调而有所上涨,但风险保障的功能价值并未改变,消费者为转移风险支付保费的逻辑依然成立。

  进入四季度,保险公司看重的2025年“开门红”之战也将开幕。长久以来,“开门红”是保险公司年度的核心战役,其周期通常自每年10月延续至次年2月。在保险行业里,向来流传着“开门红,全年旺”的俗谚,形象诠释了这一阶段业绩对全年发展的“信心加成”。在李超看来,预计明年“开门红”节奏可能更趋平稳,监管近年来倡导业务平稳健康发展,要求险企科学制定预算,防止激进经营。因此,尽管“开门红”作为重要销售节点仍会存在,但以往那种依靠短期刺激的猛烈冲刺可能会有所淡化,转向更注重价值增长和可持续性。

  “总之,8月的保费暴涨是特定政策时点下的现象性事件。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正在从过去依赖高预定利率产品竞争,转向通过产品创新、资产端投资能力、客户服务和价值创造来赢得市场。”业内人士认为,在预定利率下调的大趋势下,保险公司在巩固发展分红保险、万能保险等产品,切实提高实际收益率的同时,也需要大力发展定期寿险等保障型业务,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发展。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