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8 22:29:30 股吧网页版
CMEF首次落地广州:AI医疗成C位 湾区探索医械突围之路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CMEF首次进驻广州,AI医疗成为展会当之无愧热点。

  9月26日起,为期4天的第92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广州·广交会展馆)启幕。展览面积近16万平方米,来自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同台竞技,万余款新品集中亮相,预计将吸引超12万名专业观众入场。

  图:CMEF现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唐唯珂摄)

  来自广州市人民政府及委办局等政府部门、国药励展、励展博览集团、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广州市医院协会等协会、泰国、韩国、美国、英国等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代表及众多行业代表共同出席大会启动仪式及开幕式。

  “来问询的大多是海外的采购商,和我们代理的耗材匹配度也较高。”在广交会场馆耗材经销商的展台一位参展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开展以来前来问询的客户涵盖拉美,东南亚、北美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很多已经达成采购意向。”

  图:CMEF现场经销和采购信息对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唐唯珂摄)

  CMEF被誉为全球医疗“风向标”。本届展会以“健康·创新·共享——共绘全球医疗新蓝图”为主题,展会同期举办首届健康生活促进大会、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论坛等60余场会议论坛,聚焦科技创新、AI+医疗、数字化转型等行业热点议题,为全球健康产业带来前沿科技与观点碰撞的医疗盛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是CMEF首次落户广交会展馆,将依托广州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及雄厚的医疗产业基础,搭建起一座“辐射亚太,链接全球”的医疗科技枢纽平台。展会现场同时发布了《中国医疗器械创新研究白皮书》,系统梳理过去十年全球医疗器械领域的科研产出、学术影响力与国际竞争格局。

  AI+医疗成C位

  在CMEF的各个展位,AI+医疗无疑是C位。

  从智能慢病管理到康复辅助器械,医疗AI的应用场景得到了足够的畅想空间。一位来自浙江的参展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的绝大部分产品线的布局和营销未来都会围绕医疗AI的技术落地展开。

  他直言,如何将脑机接口和智慧医疗链接需要时间,大模型的落地也同样需要时间,从研发端到产品端的落地时间必然需要10-20年,但是营销端抢占AI带来的流量也必须先行。

  开幕当天,由国药励展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共同策划并引进出版,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王冬、南方医科大学教师陈代球、北京九都佳德科技有限公司CEO隋斌共同翻译的《AI医生:正在发生的医疗健康革命》(以下简称《AI医生》)新书发布会也在展会期间同期召开。该书全面地探讨了人工智能对医疗健康领域的革命性影响;从技术、临床、商业等多重视角,描绘了一幅AI医疗从当前走向未来的发展蓝图。

  不过AI+医疗发展最终和产业端的融合仍在探索期,存在诸多待解的问题。

  隋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医疗AI应用领域,技术和临床存在性能优先与安全优先的博弈。

  技术团队追求模型诊断准确率、算法迭代速度,常倾向于纳入复杂特征提升性能;但临床视角更关注诊疗安全性、操作适配性与循证依据,遵循 “最小有效干预” 原则。这种冲突本质是技术优化目标与临床实践伦理的错位。

  同样商业和临床,面临成本收益与专业规范的平衡难题。商业视角聚焦用户覆盖率、成本控制与盈利周期,易推动 AI 产品 “轻量化” 以降低落地门槛;临床则强调专业背书与诊疗边界。某些单位为追求用户体验宣称 “比医生更详细”,却存在仅凭舌苔照推荐中药、模糊 “健康建议” 与 “诊断结论” 边界的问题,既可能延误病情,也违背了临床诊疗的严谨性要求。

  同时隋斌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技术和商业直接存在创新投入与变现效率的矛盾。技术团队倾向于持续投入研发(如 AI 幻觉检测器、专用模型训练)以提升产品可靠性;商业团队则关注投入产出比,担忧过度技术研发导致成本高企、盈利周期延长。例如实时数据验证型幻觉检测器,虽能解决医疗 AI 的核心信任问题,但需持续维护权威数据库与知识图谱,面临技术投入与商业回报的平衡挑战。

  这些协调策略的核心,在于将 “技术可行性、临床必要性、商业可持续性” 转化为可量化的协同指标,而非简单平衡各方诉求。

  而针对资方对医疗AI的热情,是加速泡沫还是价值投资。

  隋斌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看待医疗AI的投资,关键在于价值闭环完整性,需同时满足支付方(医保 / 商保)、医疗端(医院 / 医生)、患者端的核心诉求,避免单一依赖融资输血。

  无独有偶,27日,由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国药励展、爱思唯尔共同编制并发布《中国医疗器械创新研究白皮书》在CMEF上发布。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主任郑海荣表示,“当前,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正在重塑医疗器械的底层逻辑,推动行业从机械执行迈向自主认知,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驱动,从通用治疗走向个性化精准医疗。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正逐渐成为全球医疗器械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和新兴增长体。”

  湾区医疗器械如何突围?

  而在医疗器械创新当中,粤港澳大湾区依然展现出强大的活力。

  广东是全国医疗器械产业高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广东全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4883家,其中生产第二、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066家,占全国生产许可证总数量的15.6%,居全国第一。

  本届CMEF集中展现了医疗器械产业最新的技术突破与创新成果,也成为湾区企业彰显实力的“大舞台”。展馆内,外骨骼康复机器人、AI影像诊断平台、智能养老设备等上万款前沿成果集中亮相,勾勒出一幅“未来医疗”的生动图景。

  放眼整个展区,从广州的全新一代步态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脑机接口上下肢主被动康复系统,到深圳的AI健康养老平台,再到佛山的助行外骨骼机器人、中山的小神童全地形出行机器人、珠海的中科智博微创手术器械……各类新品同台竞技,展示出湾区企业在智慧康复、出行辅助、微创手术等领域协同创新的产业新前景。

  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创新研究院副院长赫家烨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华南地区医疗器械很多年前就占据了半壁江山,特点是聚集仪器。该产业的竞争力源于大湾区的电子与加工制造优势,培育出的一批龙头企业以及开发出的产品,形成了以有源医疗器械为主的鲜明特征。

  赫家烨认为,华南地区的数字化产业基础深厚,其发展水平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各具优势。展望未来,他提到,在人工智能引领的智能化、数字化浪潮中,华南地区有望在软件、数字化赋能的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领域,持续释放发展动能。

  哈工大深圳校区医工学院执行院长马婷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深圳医疗器械转化氛围很浓,国际交流的全球化程度也较高。我们也会经常接触到企业的一些需求,譬如说企业本身在本地的一些揭榜挂帅,会联系到我们高校。此外,因为距离的这种比较近,产业链比较完善,所以我们高校是可以参与到企业的技术研发。

  此外根据举办方提供信息,本届CMEF还汇聚了来自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四川、湖南等地的产业集群展商,以及德国、美国、日本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展团,真正实现了“全国盛会、全球舞台”,全面展现医疗产业的创新成果与发展趋势 。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