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又迎来一家自动驾驶公司。
近日,魔视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魔视智能”)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经历8轮融资后,这家由上海交大博士带领的智驾企业终于要开始冲刺资本市场了。
不过,虽然已交付逾330万套解决方案、用于92款车型。但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魔视智能过去3年累计亏损超6.6亿元,尚未实现盈利。
上交大博士车库创业
魔视智能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AI创新驱动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为主机厂及一级供货商提供具备L0-L4级智能驾驶功能的一体化软硬件解决方案。
创始人虞正华有丰富的学界和产业界经验,魔视智能是其二次创业的产物。虞正华拥有上海交通大学模式识别博士学位,并曾任博康智能副总裁、澳大利亚国家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NICTA)高级研究员、新南威尔士大学博士生导师等职。
虞正华第一次创业是2008年,当时主要瞄准的是把AI应用到智能交通领域,诸如电子警察,交通事故监测这类项目,并最终在2015年前后登陆了上交所主板。
那个时期,由于ImageNet上AlexNet的卓越表现,正在带动深度学习的兴起。彼时的虞正华也与同事做了个demo,验证深度学习是否可以用来识别车牌和车辆特征,结果在处理复杂系统信息上表现出了突出效果。虞正华意识到汽车自动驾驶的春天可能要来了。
于是,2015年,结束上一次创业的虞正华,租下了一间10平方米的车库,与五位拥有不同产业背景的朋友一道,又投身自动驾驶产业,开启第二次创业。
凭借着AI领域的多年经验,魔视智能在2016年推出第一代基于深度学习的嵌入式车规级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且团队在多项自动驾驶相关的国际算法测评中排名第一。2018年,其ADAS前视产品在比亚迪率先实现前装量产。
公开资料显示,在量产性及深度合作的合作伙伴方面,魔视智能的合作伙伴包括广汽、比亚迪、吉利、奇瑞、北汽、长城、长安、东风、上汽、一汽等。
此外,据招股书,在2024年,按收入计,魔视智能在中国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国内第三方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八,市占率约0.4%。
三年亏超6.6亿元
中国汽车产业正在由电动化的上半场,进入智能化下半场。市场空间巨大,但竞争也异常激烈。
根据灼识咨询资料,中国的L0至L2+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市场从2020年的人民币216亿元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91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3.3%,并预计将于2029年达到人民币2,28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0.1%。
不过,灼识咨询也指出,该市场相对分散,按2024年收入计的十大市场参与者约占15.2%的市场份额。

(图片来源:公司招股书)
从魔视智能来看,2022年至2024年营收从1.18亿元升至3.57亿元,三年增长超两倍,2025年上半年继续创下1.89亿元营收,同比增长76.4%。但净亏损也增加较快,从2022年的2亿元扩大至2024年的2.33亿元,2025上半年继续亏损1.12亿元。
曾有自动驾驶赛道一级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现在智驾产业的价值链在转移。以前可能主机厂还依赖tier 1供货,不然就面临出局的危险。但随着主机厂缓过气,也赚到钱了,开始不断转向自研。这意味着自动驾驶tier 1还要跟主机厂抢生意,加之tier 1本身也竞争激烈地去抢客户,导致根本赚不到什么钱。”
对于魔视智能来说,上市仅是第一步,如何减少亏损,留在牌桌是其接下来更大的考验。
在招股书中,魔视智能称,正通过深化与现有客户的关系并扩大客户群、进一步提高研发效率、控制成本及提高运营效率等策略向可持续盈利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