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国庆中秋假期在即,相信不少人都无比期待。但在开心过节的同时也请注意,骗子“不放假”,每年这个时间段,是各类金融诈骗的高发期,需提高警惕。
9月27日,洛阳市公安局涧西分局公布了国庆假期典型诈骗套路,其中包括“航班取消”诈骗、“ETC”短信诈骗、山寨车票网站诈骗、景区低价门票诈骗、刷单返利类诈骗、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虚假购物类诈骗、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杀猪盘”类诈骗等。
国庆期间,有不少人会计划兼职充实自己的假期,但诈骗分子正是抓住了这一心理,各种“点赞”“助力”“买票”“购物”等形式的诈骗层出不穷,而这,也正是典型的刷单返利类诈骗,这类骗局,往往在受害人提现时显示金额冻结,后续诈骗分子会以缴纳“解冻金”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向指定的账户转账。
此外,也有不少诈骗分子在社交、游戏平台发布买卖网络游戏账号、道具等广告,以及免费、低价获取游戏道具、参加抽奖活动等相关信息。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后,诈骗分子以私下交易更便宜、更方便为由,诱导其绕过正规平台进行私下交易,或诱骗受害人参加抽奖活动,再以操作失误、等级不够等理由,要求其支付“注册费”“解冻费”“会员费”,得手后便将受害人拉黑。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形式的刷单行为都是违法的,警方强调,消费者不要相信动动手指就能轻松赚钱的兼职广告。不要点击陌生链接,不要下载陌生App,更不要轻易向陌生账户转账,谨防被骗。
国庆中秋假期,虚假购物诈骗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小觑。以假期出行场景为例,热门城市的酒店一房难求,价格也水涨船高,此时不少平台上涌现出大量“低价代订酒店”服务,而这些看似划算的服务,很可能是骗子精心布下的陷阱。
另外,还有不法分子建立与正规网店相似的交易网站,打着“国庆节优惠活动”的旗号引诱用户输入账号、密码等信息购买商品,若消费者信以为真输入了重要的个人信息,结果会是“财货两空”。
警方提醒,网购时要注意甄别所使用的购物软件、交易平台是否正规、可信。对异常低价的商品提高警惕,通过正规平台进行交易,对跳过平台私加QQ、微信的卖家不要相信,更不能随便点击对方发来的链接。
此外,适逢假期,不少单身人士面临的“催婚”压力达到峰值,这时,精心包装的网友就会从天而降,嘘寒问暖,赢得信任之后,诱导受害人参与赌博或者其他投资骗取钱财。警方提醒,网上交友一定要慎之又慎,一定不能轻信“稳赚不赔”的好事。
谈及双节诈骗高发现象,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十一”双节兼具节日与假期属性,一方面礼品赠送、旅游出行、购物消费等场景集中,大众消费热情高涨,易因专注消费需求而放松警惕;另一方面理财转账等金融需求凸显,叠加部分突发状况可能被利用,为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王蓬博提到,双节期间金融诈骗更易高发,还有几类情况也需注意,例如“节日专属”理财诈骗中,有的以“国庆限定高收益理财”“双节感恩保本产品”为噱头,承诺远超市场正常水平的收益,通过虚假App、小程序诱导用户充值,到期后无法提现。
此外还有非法平台瞄准假期购物、旅游的资金需求,冒充银行或正规贷款平台,以“低息秒批”“无抵押借款”为诱饵,要求先缴纳“手续费”“保证金”,收款后失联或伪造合同索要高额违约金。
“消费者切记要保护好银行卡号、验证码、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不向任何人透露。涉及金融操作时,务必通过银行官方App、线下网点、正规金融平台官网核实信息,不点击陌生链接、不下载非官方软件。”王蓬博建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