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经济也是生产力。
在全国多座高校集中的城市,校友经济正成为连接教育、科技、产业与城市创新发展的新纽带,在激活高校资源与企业应用协同效应的同时,也为地方实现产教融合、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以浙江大学为例,根据今年5月22日发布的《2025浙江大学校友经济蓝皮书》,截至2025年4月30日,以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创始人或联合创始人为统计口径保守统计,浙江大学校友管理或控制327家上市公司、33家独角兽企业、337家未来独角兽企业,以及超过1200家种子独角兽企业,覆盖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领域。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湖北省武汉市作为全国知名的高等教育重镇,校友经济也异常活跃。自2017年开始,武汉市便实施“四大资智聚汉工程”,邀请全球武汉校友智力回归、资本回归,开创了校友经济新模式。截至今年年初,全国已有20多座城市在学习和应用校友经济的“武汉模式”。
其中,武汉市校友经济促进会已汇聚国内外187所高校校友会,成为汇聚各方校友力量的重要平台。武汉市校友经济促进会会长刘萌指出:“科教资源是武汉市的核心优势,大学生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而校友经济是武汉将科教优势转化成科技创新优势的成功实践,也是集聚战略科技力量的有效平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本地知名高校外,北京大学校友回归、扎根湖北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9月27日,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2025年迎新会暨“燕归楚”行动启动仪式在武汉市举行。据介绍,“燕归楚”行动旨在让更多的北京大学校友到湖北省工作、生活、投资和创业,把北京大学湖北校友会建成校友感情纽带、互助合作平台和校地合作通道。

同时担任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会长的刘萌在发言中建议,北京大学校友要在校友会平台上定义自己的角色,做担当者、实干派和厚道人,主动融入湖北发展大局,在荆楚大地上施展才华、实现价值,在校友会践行“出钱、出力、出现、出彩”的“四出精神”,推动校友会成为有温度、有担当、有作为的共同家园。
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副会长王吉也表示,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自1985年成立至今,特别是2013年正式注册以来,在服务校友、回报社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寄语新校友秉持“清零、扎根、融入、担当”的心态,在实干中成长,在奉献中升华。
根据武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联合发布的《2024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4年,武汉市在校大学生(含研究生)人数超140万人。其中,在校研究生21.76万人,比上年增长4.3%;本专科在校生119.40万人,增长2.8%。
2025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武汉市要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吸引留汉来汉就业创业大学毕业生30万人以上,培育高技能人才8000人以上、专业技术人员1万人以上,同时建成市级“一站式”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
“校友经济建立在情感认同的基础上,不仅链接着‘母校’,还链接着‘母城’。”刘萌在2025年武汉“两会”期间指出,对于武汉市而言,庞大的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是校友群体的中坚力量,也是助力校友经济和民营经济成长的后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