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千年之前,李白乘舟东下,用诗意丈量荆楚大地的辽阔。今日,襄荆高铁的开通,让“千里江陵一日还”从诗意的想象变为现实的便捷。这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不仅将襄阳至荆门的时空距离压缩至半小时,更串联起湖北10座城市,让“李白杜甫”们得以乘风而来,见证荆楚大地的焕新蝶变。
若李白杜甫穿越至今,定会惊叹于高铁的速度。襄荆高铁北起襄阳,南至荆门,全长116.23公里,设桥梁69座、隧道16座,桥隧比达74.6%。这样的工程难度,在古代堪称“天堑”,但在现代技术加持下,仅用三年便从图纸变为现实。试运行期间,铁路部门开行检测列车1759列次,检测里程达4.33万公里,确保每一寸轨道都经得起时速350公里的考验。这种“中国速度”,不仅是对工程技术的突破,更是对“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湖北精神的生动诠释。
高铁的开通,让“诗与远方”触手可及。襄荆高铁与汉十高铁、沿江高铁等线路交织,形成覆盖武汉、襄阳、宜昌三大都市圈的超级高铁环线。过去,从襄阳到荆州需绕行武汉,耗时3小时22分;如今,通过环线直达,仅需55分钟,相当于一杯咖啡的时间“可跨越两地。这种时空距离的压缩,让”朝饮汉江水,午食荆州鱼,夜赏东湖月“成为可能。对于游客而言,高铁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把打开荆楚文化宝库的钥匙。从襄阳的古隆中到荆门的明显陵,从荆州的古城墙到宜昌的三峡,高铁串联起散落的文化明珠,让”诗画湖北的画卷徐徐展开。
高铁的环线效应,更在于激活区域经济的“一池春水”。过去,湖北因地质复杂和跨省协调问题,高铁建设一度滞后。但随着襄荆高铁的开通,湖北高铁里程预计年底突破2500公里,跃居全国前五。这种枢纽赋能,让襄阳、宜昌从区域节点升级为全国高铁网的重要支点。以宜昌为例,过去仅为焦柳铁路支线节点,如今呼南高铁与沿江高铁在此交汇,加上宜兴高铁,已转型为米字形高铁枢纽。这种变化,不仅带动了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产业的集聚,更让“武汉研发、襄阳制造、宜昌应用”的产业闭环成为现实。
襄荆高铁的开通,是中国高铁网络完善的一个缩影。从长三角的大环形高铁,到中原版环线高铁的设想,高铁成环已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新趋势。轨道交通联通性决定中心城市辐射力,正如专家所言,高铁环线类似于城市地铁环线,可减少换乘频次,提升通行效率。对于湖北而言,高铁环线不仅强化了汉襄宜“金三角”的辐射力,更向北联动中原城市群,向南对接长株潭,向东融入长三角。这种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让湖北从“九省通衢”迈向“九州通衢”。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千年之前,李白离乡远行,用诗句寄托对荆楚的眷恋。今日,襄荆高铁的开通,让“故乡水”不再遥远,让“行舟”变为“乘风”。这条高铁,不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一条文化线、经济线、梦想线。它让李白杜甫的诗意照进现实,让荆楚大地的故事传向远方。当高铁的汽笛声响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一个区域在时代浪潮中的奋勇前行。这,或许就是高铁赋予湖北的最美诗篇。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龚樊(襄阳市樊城区)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