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再破万亿千瓦时,达到101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这是继7月份之后,全社会用电量连续第二个月创下万亿级佳绩。
从驱动因素来看,一方面,夏季持续高温天气带动居民制冷用电需求攀升,直接推高了整体用电规模;另一方面,在国家“两新”“两重”政策及促消费系列举措的协同拉动下,工业、服务业等各行业产能加速释放,生产用电需求稳步增长,共同支撑了用电量的高位运行。
全社会用电量是反映经济运行的“晴雨表”,这一数据连续两个月破万亿千瓦时,不仅直观体现了当前经济活动的活跃度,更从多个维度清晰折射出中国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回升向好的发展态势。
其一,用电量连续两个月破万亿千瓦时,直观地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劲动力。从产业层面来看,第二产业用电量在总用电量中占比近六成,8月份同比增长5.0%,较上月和上年同期均有提升,其中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5%,为今年各月最高。钢铁、建材等原材料行业用电量复苏势头明显,表明工业基本盘坚实稳固,保持着较高的生产强度,为经济的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2%,前8个月累计增长7.7%,显示出消费市场的潜力和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此外,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的增长,也从侧面反映了居民消费能力的稳定和生活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印证了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
其二,用电量的结构变化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特征。一方面,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体现出极强的发展韧性,8月份同比增长9.1%,增速高于同期制造业平均增长水平。这表明中国工业正在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另一方面,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成为新的电力消耗大户,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快速增长,前8个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8.8%。这些数据充分说明,经济动能正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正深刻重塑着用能结构和经济发展格局。
其三,用电量连续两个月破万亿千瓦时,既对能源供应的结构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空前机遇。随着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快速增长,电力供给的“绿色成分”不断提高,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提供了绿色解决方案。从数据来看,8月份,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综合指数为177.0,同比增长16.1%;其中,新能源发电综合指数为282.3,同比增长30.8%。同时,AI等新科技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绿色电力需求,能源革命为满足这一需求提供了可能,两者形成良性互动。未来,如何更好地协同科技创新与能源革命,平衡好增长与转型的关系,将是决定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核心命题。
8月份用电量破万亿千瓦时,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机遇与挑战交织的生动写照。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与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唯有在应对挑战中发掘机遇,在把握机遇中夯实根基,才能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行稳致远,真正将短期增长动能转化为长期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