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总被时代不断定义
在近期的分化行情中,大量AI、半导体等新兴成长概念股一飞冲天,传统低估值红利股则是跌跌不休。与之相对应的是,投资前者的更多是年轻人和入市时间不长的投资者,投资后者的更多是年纪稍长或经历过完整市场周期的投资者。
上述市场风格变化和年龄的对应关系,不仅反映了市场风格的结构性变化,更折射出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变迁和投资理念的代际更迭。这一分类不仅关乎股票特质,更暗含了不同年龄段投资者的偏好差异——年轻人追逐创新,中老年坚守价值。这种市场现象背后,则蕴含了中国经济转型期的深层逻辑与投资哲学的演变。
从表面看,上述市场分化现象,属于市场风格轮动的表现,但细究起来,则映射出我国经济结构的深刻转型。随着传统增长动能减弱,新兴产业加速崛起,资本市场必然对此做出反应。以红利股为代表的传统经济板块虽体量庞大,但增长空间受限;AI等成长概念股则象征着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动能正在积蓄力量。
事实上,这种分化不是偶然的,它与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科技发展周期紧密相连。从人口结构看,不同世代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理念存在显著差异。年轻投资者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对科技创新有天然亲近感,更愿意为未来增长潜力买单;而年长投资者经历过多轮经济周期,更看重确定性和现金流。这种代际差异,在投资行为上表现得愈发明显,形成了当前市场风格的分化。
从近期市场走势看,这种新兴和价值分化的现象展现得淋漓尽致——红利策略、银行板块出现明显调整,光模块、AI应用等表现亮眼。究其原因,这种分化既来自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也反映了投资者对增长路径的重新评估。在低利率环境下,传统价值股吸引力相对下降,成长股更受青睐。同时,产业政策的支持,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市场资金自然向这些领域倾斜。这种分化并非中国独有,全球范围内都有类似现象,只是在中国市场,由于经济转型的加速,这一趋势表现得更为明显。
从更深层次看,上述市场分化现象还有对投资本质的再思考,价值投资与成长投资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看待企业的不同视角。传统价值股强调的现金流折现和新兴成长概念股关注的未来增长潜力,本质上都是对企业价值的评估,只是时间维度和风险偏好不同。投资者应超越这种简单的二元分类,认识到投资本质上是对企业创造价值能力的判断。
事实上,成长和价值的分野,在市场中会长期存在,但其内涵将不断演变。在当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传统与新兴共舞,正是这一过渡期的生动写照。随着经济转型的深入推进,一些今天的成长股,也会成为明日的价值股,而一些当下的价值股,也可以通过转型也能焕发新生。
对于投资者来说,重点是在守正与创新之间寻求平衡。过度追逐热点可能忽略风险,而完全固守传统则可能错失机遇。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本质是面向未来的,既反映现实,更承载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