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项目签约超500项,其中集中签约项目155个,包括产业项目94个、“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项目44个、国际经贸类项目17个;发布第二批中国—东盟电动汽车标准互换清单,创享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先机;发布《RCEP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蓝皮书》,搭建RCEP区域国际贸易供应链质量认证平台……以“数智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新机遇助建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近日闭幕,达成数目可观的合作项目。
业内人士表示,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保护主义逆流涌动背景下,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将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各领域合作,为全球经济注入更大的确定性,为区域供应链整合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绘就新蓝图。
人工智能赋能数字经济开辟智联合作新蓝海
中国—东盟多语种语料库作为中国—东盟数字协作的核心语言基建,已实现东盟十国核心语种的全域布局;中国—东盟跨境征信平台通过整合境内外企业信用与产业数据,有效破解跨境信用难题;智慧口岸数智平台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智慧化协同体系,实现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升……在东博会展馆,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东信”)集中呈现了“人工智能”与“东盟业务”两大核心板块内容。
“我们致力于为中国数商开拓东盟市场搭建合规、高效的合作桥梁。截至目前,已成功带动21家数商出海,储备了5个计划在越落地的数据项目,着力推动中国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数据人才培训以及行业标准规范在东盟国家落地。”中国东信高级解决方案经理黄恺杰说。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推动中国与东盟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1至8月,广西跨境电商进出口达300亿元,增长超110%以上,对东盟国家占比近七成。
AI+丝路电商、AI+东盟好物云聚场、AI+电商创新应用、AI+东盟跨境直播、跨境电商综试区和AI+广西礼物,在东博会期间举办的2025年中国—东盟丝路(跨境)电商开放合作主题推介活动上,六个各具特色的展区全面展示AI赋能电商的最新成果,嘉宾们可以在展区体验线上智能选购东盟商品,感受人工智能带来的革新。
推介活动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发布的《广西跨境AI应用领域场景创新清单》纳入了8个包括跨境电商在内的人工智能赋能跨境产业应用场景,以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解决跨境电商企业普遍存在的算力门槛高、数据分散孤立、智能化水平不足等问题。自治区发改委二级巡视员陆赞说,清单发布将为中国—东盟跨境产业合作和跨境电商提供更多创新模式和技术应用范例。
东盟秘书长高金洪表示,中国—东盟自贸区3.0升级版将数字经济合作提升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核心,为电子商务、数字贸易、数据治理和跨境支付等开辟新的合作空间。中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数字金融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东盟与中国完全有能力为可信包容的全球数字生态系统树立合作标杆。
供应链互联互通提质升级开创共赢新格局
“中越友谊关—友谊口岸智慧口岸是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重点推进的合作项目之一。项目旨在通过应用智能化技术手段,实现进出口货物在专用通道上快速高效、无接触、不间断接驳和跨境运输,全面提升口岸的通关能力和运行效率……”第22届东博会推出的国内首个会展智能体“AI东博”,对中越智慧口岸作出了详细介绍。
中越智慧口岸基于卫星导航、人工智能、数据可控交互等技术,利用无人驾驶运输车和自动化吊装设备,配置智能查验系统,借助智慧指挥调度平台,推动口岸数字化转型和通关模式变革,建成后可实现口岸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运行,不仅有助于扩大中越两国经贸合作发展,也将促进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稳定畅通区域产业链供应链。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表示,全球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加速,给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带来挑战,中国与东盟国家需探索新的发展机遇,提升区域产业链协同效率和抗风险能力。中国与东盟应强化供应链信息共享与风险预警,提升智慧口岸、多式联运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保障能力,推动域内企业共建跨境产业生态圈。
专家认为,供应链互联互通不仅是单纯的有形基础设施建设,还涵盖制度性互联互通、跨境数字流动等新兴领域,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首次涵盖经贸协定中最高水平的供应链互联互通章节,聚焦产品、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的联通性,有助于解决中国—东盟自贸区供应链互联互通存在的问题,清除供应链互联互通的障碍,为区域供应链提供更高质量的制度支持。
“互联互通合作蕴含普惠包容的精神内涵,中国与东盟在互联互通领域合作势头强劲,增长前景广阔,形成了全方位、多层级、有亮点的整体发展格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说,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纳入供应链互联互通,有利于进一步降低供应链布局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全面提升区域供应链整体联通性。
贸易协定互补协同增效释放发展乘数效应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经在改变区域经济格局,为区域经济增长和共同繁荣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老挝工贸部副部长占塔本·苏阿伦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完成谈判,标志着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的达成,3.0版与RCEP框架完美契合,产生的协同效应将为更深层次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坚实基础。
在东博会期间,以“RCEP和CAFT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协同发展,共塑全球变局下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为主题的RCEP经贸合作高端对话在南宁举行。与会嘉宾认为,RCEP以规则为引领,填补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等现有区域贸易规则和合作机制的缺失,为构建区域内统一大市场提供了更高水平的制度保障。
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主任赵卫华说,中国—东盟自贸区和RCEP取得的成绩充分证明了多边贸易体制的强大生命力,两大区域协定创造了更多机遇,更有协同发展点。如RCEP已落地跨境数据流动、数字身份等基础规则,为区域数字合作搭好了“框架”,而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高度聚焦数字经济升级,各方有望在AI产业协同、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等领域实现突破。
在多边自贸协定红利不断释放推动下,中国已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13年以来,中国与东盟贸易年均增速7.5%。2024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6.99万亿元,同比增长9.0%。今年前8个月,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4.93万亿元,同比增长9.7%,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6.7%。
商务部副部长鄢东表示,RCEP以及中国—东盟等自贸协定的协同增效,有效维护了开放、包容、以规则为基础的区域市场,为区域和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中方将继续与各方一道,共同高质量实施RCEP,加快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与各方共享自贸协定新机遇,共创区域合作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