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9 05:27:20 股吧网页版
从厘米级定位到信号灯预测北斗如何重塑全球“时空感知”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从日常出行“不迷路”“不绕路”,到产业运行从“单点技术应用”迈向“全流程数字化”……服务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北斗,在“厘米级定位”“毫秒级感知”“纳秒级授时”加持下,服务场景正从大地延伸到太空。作为人类信息技术的一支中坚力量,北斗正在迅速融入越来越多“地球人”的生活肌理,成为助推新兴技术革命和赋能未来发展的“时空引擎”。

  融于日常北斗重构时空服务体验

  打开手机,导航最优路线、查找身边美食、给朋友发个定位、打车、叫外卖、找景点……这些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背后,都有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坚实支撑。

  近日,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上发布的《北斗产业发展蓝皮书(2025年)》(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正加速融入普通民众生活,在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共享出行等领域落地的产品日益丰富。

  蓝皮书显示,2024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2.94亿部,其中约2.88亿部支持北斗定位功能,北斗安装率接近98%,成为北斗在大众消费领域最大的应用载体。与此同时,可穿戴设备已跃升为北斗应用的第二大市场。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到2028年,全国支持北斗的可穿戴设备年出货量将增长到4795万台。

  更为重要的是,准确定位、正确导航、精确授时的北斗时空信息服务,正从“可用”向“好用”升级。在北斗峰会高德地图展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基于北斗高精度的车道级导航功能,高德地图已覆盖全国99%以上的城市和乡镇道路。目前,国内电子导航地图对北斗定位服务的日均调用量高达6000亿次。这些海量数据不仅让高德地图等出行软件能实时预测拥堵路况,更助力相关部门有效治理拥堵、及时处置事故、调度保障大型活动。

  在北斗峰会举办地湖南省株洲市城区,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网约公交车、智轨“胶轮列车”穿街走巷,很多人体验这“时空三鲜”后不约而同感慨“未来已来”。

  不设固定线路和站点的株洲“北斗云尚巴士”,问世不到一年已服务14.4万人次,运营总里程超24万公里,成为相关城区民众生活的日常。乘客只需使用小程序即可查看巴士位置,“网约”个性化出行服务,选择区域内近100个“虚拟站点”上下巴士。中车电动基础技术与试验研究院相关技术人员介绍,实行“需求响应+动态拼单”的“北斗云尚巴士”,依托的核心技术支撑就是北斗系统,同时结合惯性导航、车联网、大数据算法等技术,实现了对巴士位置的实时跟踪和精准、灵活调度,打造了新型公交运营模式。

  “作为一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京东每天都在处理一个极其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那就是如何将数亿商品,从遍布全球的产地、工厂、仓库,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和最优的体验送达到消费者手中。这个过程的背后,是‘时空’二字。”京东集团CEO许冉表示,北斗系统所提供的精准定位、导航和授时,正是解构和重塑现代供应链的基石。

  赋能产业北斗形成时空服务生态

  记者从北斗峰会了解到,从基础设施的时空基准搭建到重点产业的全流程渗透,北斗系统以高精度、全天候、全球覆盖的独特优势正在赋能千行百业的“智慧中枢”,为各行业打造从数据采集到智能应用的全链条时空服务,推动产业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在交通这一“时空敏感型”产业,北斗赋能覆盖“上天下地入海”全场景。在民航领域,从起飞滑行到巡航降落,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全程护航,帮助大飞机获取实时位置,通过短报文服务上报数据,实现地面对飞行状态的周期精准追踪;在轨道交通领域,基于北斗高精度服务,结合5G技术构建“空天车地一体化”控制网络,列车能够自主获取实时位置信息并动态调整运行状态;在地面交通中,车载终端与北斗地面增强装置等联动,在弱信号环境下不仅仍能保持定位,还可获得路况优化、盲区预警等服务;在浩瀚海洋,北斗赋能极地科考、海域观测、远洋通信、海洋牧场、海上救援等,构建起全域感知的海洋动态监测与智能海上救援体系。

  在农业生产中,北斗推动智慧农业迈入全链条数字化。数据显示,我国农机北斗终端应用数超百万台/套,依托农机大数据平台可实时整合作业轨迹与设备状态,实现跨区域调度与远程运维,构建“耕-种-管-收-运”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体系。以山东省为例,北斗信息技术加持的智能化农业终端覆盖多场景与作物种植全周期,“齐鲁粮仓”正向更高水平的标准化、集约化农业发展。

  在工程施工领域,北斗以“高精度+智能化”破局。合众思壮的北斗高精度挖掘机智能施工系统,铲斗定位精度达厘米级,可三维图形化引导精准作业,能保障24小时作业,搭配数字化管理平台还可实时回传数据、自动生成报表。该系统在湖北鄂州花湖机场项目建设应用中,与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结合,实现4万余人、近1000台工程机械高效协同,工期缩短35%,还节省了大笔投资。

  在智慧城市领域,北斗同样发挥重要作用。依托北斗构建的城市“天地协同”监测网络,整合多维度数据,在一些领域可精准预判风险和提供分钟级预警……

  业内人士说,北斗以“全链条时空服务”渗透产业各环节,既解决了“精准化”痛点,更推动千行百业从“单点技术应用”向“全流程数字化”跨越,成为驱动产业升级、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引擎”。

  奔向未来北斗大展时空服务宏图

  站在产业升级与技术突破的交汇点,北斗正以更开放、更融合的姿态,勾勒未来新时空服务的蓝图。在低空经济领域,中国民航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三级体系已建成,累计建成并联网28个低空飞行服务站,服务覆盖24个省份,建立13个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民用无人机综合监管平台已投入使用,北斗机载终端覆盖率达95%以上。

  更具突破性的探索已延伸至太空。在此次北斗峰会上,赛德雷特展示的0.5米光学敏捷遥感卫星(XR-11),将北斗导航技术应用从地面拓展至太空。

  赛德雷特展台工作人员贺轩说,借助北斗系统,XR-11可更精准实现沿迹成像、非沿迹成像、条带拼接、动态扫描成像等多模式成像。这一技术突破,有助于卫星控制兼顾“低成本-快动-快稳”,从而显著降低卫星生产成本与发射成本,加速推进商业化星座建设。

  “下一代北斗将实现更高精度的定位与授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李建成表示,下一代北斗不仅是定位系统,而且将支撑数字经济、智慧社会以及核心基础设施,还将服务于深空探测,包括月球、火星和各类深空任务。

  根据国家总体规划,下一代北斗系统的建设时间表已明确:2025年完成关键技术攻关,2027年发射先导试验星,2029年启动组网发射,2035年全面建成。

  北京理工大学与株洲北斗时空信息研究院的相关合作研究认为,以北斗卫星为核心,辅以其他通信手段、并逐步接入多源遥感数据的“通导遥”(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正在推进。“通导遥”一体化不仅能大幅提升北斗在多模导航、应急指挥和地球观测等方面的性能,也能推动其在物联网、低空经济、数字孪生等新兴领域的深度应用。随着“通导遥”资源进一步统筹与智能调度,北斗将成为支撑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时空信息坚实“底座”。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