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批准公告,正式确定35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其中,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参与编制的《混凝土外加剂安全技术规范》入列,这是我国外加剂行业首部强制性国家标准,标志着这个领域进入统一规范的标准化新阶段。
业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形象地诠释了标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有学者认为,一家企业如果引领了标准,就掌握了市场竞争主动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标准(含标准样品),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以及对标准的制定、实施进行监督。从湖北部分企业发展历程来看,标准的制定、发现与执行,在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首先,秉持对技术的专业审慎态度,遵循科学性原则推进标准体系制定,保证标准的规范性、时效性和可扩展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企业推进标准化,一方面要站位依法治国、依法治企的高度,确保强制性国家标准执行,为此,要加强员工培训,确保生产经营管理对照“国标”实现技术突破、质量控制和效率提升。
另一方面,坚持“法乎其上,得乎其中”,严于国家的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不断提高企业标准的质量。比如,湖北省粮油集团加强研发投入,获得海关AEO(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的简称,指符合海关规定标准并通过认证的企业,是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的核心制度)高级认证,成为湖北粮油行业中首家获得此认证的企业,提升了棕榈油、粕类等进口业务的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企业要强化“最高标准在企业”的担当,用好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各种政策和机遇,牵头或参与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研发编制。比如,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参与编制的《混凝土外加剂安全技术规范》,解决了此前多标准并行可能存在的互相矛盾与不一致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就此而言,企业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不断提升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既要通过专家的集体智慧制定标准,也要跳出标准看标准,从消费者心理和地方风俗习惯等维度,审视技术标准。
近期,“怎样才算预制菜”,成为网上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直接关乎预制菜的标准问题。舆论认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六部门于2024年3月出台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已在国家层面明确了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但是,由于经营者关注产品本身,而消费者关注生产方式,消费者眼中的预制菜和商家口中的预制菜,在“标准”层面产生了认知差异。
国家实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鼓励团体标准、企业标准通过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企业应当公开其执行的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团体标准或者企业标准的编号和名称。
所以,企业标准化的关键是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有机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标准出台后,既要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也要通过合适的传播手段,提升标准的知名度,使广大消费者充分认识到企业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符合企业公开标准的技术要求。
总之,良好的标准体系就是一个绝佳的“指挥棒”,可以促进企业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也有助于国家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