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扩大数字消费供给已成为推动消费升级的关键路径。我国正通过技术赋能、场景创新、生态优化等多维度协同发力,以高质量数字供给驱动消费升级的蓝图正变得愈加清晰。
正在举办的第四届数贸会以“人工智能+数贸”为主线,集中展示生成式AI、多模态感官交互等尖端技术,观众可以现场体验机器人家政、AI数字陪跑、VR大空间等。
本届数贸会集聚218家相关企业,首发10余款新产品,推出100个数字消费场景体验,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在培育新业态方面,数字消费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跃升。
通过创新消费场景,实现将数贸会展会流量充分转化为数字消费增量。这些创新实践生动诠释了技术赋能如何催生新供给、激发新需求。根据商务部测算,2024年我国居民数字消费规模达到23.8万亿元,相当于当年居民消费总额的44.2%,彰显其作为消费“新引擎”的重要地位。近日,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数字消费发展进入系统推进、全面升级的新阶段。
这份政策文件明确定义了数字消费的内涵,提出从供给创新、主体培育、生态优化、环境营造等方面发力,以数字消费新供给激发消费新需求,努力构建高效协同的数字消费生态体系,为激发消费新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南。在供给端,政策鼓励增加人工智能终端产品有效供给,释放人工智能手机、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新产品消费潜力。在场景端,提出打造沉浸式、体验式的多元化消费场景,推动人工智能与更多消费领域融合应用。这种全方位布局体现了推动数字消费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的战略思路。
《指导意见》的出台,表明我国数字消费政策体系已基本形成,为扩大数字消费供给、推动消费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也要看到,当前数字消费存在优质供给不足、人才培养滞后、环境有待优化等痛点。为此,一方面,在培育经营主体方面,要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另一方面,在优化支撑体系方面,要强化完善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提升支付便利化水平。只有两端同时发力,才能系统改善数字消费的“硬设施”和“软环境”。
扩大数字消费供给,推动消费升级,仍需多方协同努力。要持续推进底层技术创新,加强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要鼓励企业精准把握消费需求,增加人工智能终端产品等有效供给,推出更多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爆款”产品。还要持续创新消费场景,发展智慧商圈、智慧街区等数实融合新载体,提升消费者体验。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各项举措落地实施,数字消费必将更好发挥其扩大内需、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