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科学性、准确性,能够推动知识产权资产价值充分释放。对资产评估行业来说,这是一片巨大的“蓝海”。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道路上,知识产权评估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资产评估在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日,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国家版权局联合发布通知,强化知识产权资产评估规范管理,提升资产评估服务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能力。
“十四五”时期,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以专利为例,截至今年6月,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501万件,同比增长13.2%,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3件,再创新高。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是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关系知识产权价值的实现。只有让知识产权真正实现价值,才能更好地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和动力。在运用转化过程中,合理确定知识产权价值是一个关键环节。
研究机构或者企业将其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进行转让,或者用于质押融资,前提都是该项知识产权的价值得到确认。然而,知识产权具有“无形资产”的特点,评估价值并不容易。受技术、市场、法律等诸多因素影响,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具有专业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评估难、处置难”。如何突破价值评估瓶颈,更好发挥资产评估的价值尺度功能,科学、合理地衡量和发现知识产权资产价值,成为推动知识产权运营转化绕不开的任务。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制度建设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提高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公信力。此前,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发布了《资产评估执业准则——知识产权》,从基本遵循、操作要求、披露要求等方面对知识产权资产评估进行规范。此次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进一步明确了规范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的措施,特别是强调规范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执业行为、加强评估监督管理和自律管理等,显示出政策和监管层面对完善、规范知识产权评估的重视。
相较有形资产,知识产权的评估往往难度更大,资产评估机构专业水平、能力必须过硬,不能“拍脑袋”“大概齐”,否则可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按照监管要求,资产评估机构承接和执行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质量控制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等。资产评估要建设复合型人才队伍,提高执业能力,独立、客观、公正地评估知识产权资产价值。资产评估机构执行某项特定业务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时,则有必要借助外脑,聘请相关领域专家协助。
严格知识产权评估监管,促进提升行业执业质量。此前的资产评估行业检查情况显示,知识产权评估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有的评估机构存在折现期限算法错误、无形资产提成率计算错误导致评估值高估等问题,有的则未对企业提供数据资料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等等。针对种种乱象,需要监管部门加强执业质量监督,加大对违规提供报告、超出胜任能力执业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整治力度。通过加强行业监管和自律管理,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提升知识产权资产评估质量,需要多部门、多机构形成合力。财政、金融监管、知识产权等部门加强协同配合,构建开放、透明、高效的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业务数据服务平台。在知识产权金融领域,除了由评估机构进行第三方评估,还可扩大推广知识产权价值内部评估,鼓励商业银行结合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标准及智能化评估模型工具,建立知识产权价值内部评估体系。
提高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科学性、准确性,能够推动知识产权资产价值充分释放。对资产评估行业来说,这是一片巨大的“蓝海”。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道路上,知识产权评估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