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佳楠、视频拍摄记者朱治宣、视频剪辑实习生叶方旋深圳报道
9月6日,满载家用电器、服装鞋靴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从广州国际港驶出,20多天后将抵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次开行至土耳其的中欧班列。
时间拨回至8年前,深圳首趟中欧班列也缓缓驶出盐田港区,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一路向白俄罗斯明斯克驶去。而实施开通深圳中欧班列宏大计划的,正是深圳朗华集团这家民营企业。
2017年,朗华率先发起运营深圳首班中欧班列“朗华号”,贯穿欧亚大陆物流大动脉,在声声列车轰鸣中,满载着“中国造”产品驶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不仅持续擦亮中国制造的“金字招牌”,也为国企资源与民企效率的完美结合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朗华号”中欧班列的运行轨迹也逐渐勾勒出朗华在全球化服务网络的轮廓。如今,朗华为上万家中国制造业企业提供集工业金融、仓储、物流、检测等12大服务为一体化的生产性服务,全力打造出整合制造全链条服务的全国首家生产性服务平台。
日前,第六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名单公布,深圳市工商联主席、朗华集团董事长张春华顺利入选,成为深圳市两名获此殊荣的企业家之一。
张春华在接受南方财经《新粤商》专访时表示,深圳开出的中欧班列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共建路上奔驰不息的“东方快车”。朗华用20年的时间深耕工业供应链,服务超3万家企业,助力制造业降本增效。未来朗华将通过生产性服务业平台继续赋能制造业,为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更坚韧、更国际化的产业支撑体系。
“朗华号”是国企资源与民企效率的结合
《新粤商》:2017年,朗华集团作为民营企业率先发起运营了深圳首班中欧班列“朗华号”,在启动时有哪些故事可以分享?
张春华:一开始酝酿实施这一想法的时候,我请教了很多高校学者和业内人士,很多人都劝我,“深圳海运空运已经如此发达,为何还要做铁路运输?”
但我始终觉得,深圳的产业和外贸产品与铁路运输班列运输非常契合。有了这一想法后,我向各级领导汇报开启深圳国际班列的想法,并得到肯定,往后又呈递了朗华集团的可行性报告,提出具体的规划和路线。不久,朗华相继组建项目团队,到重庆、郑州、苏州深入调研各地的中欧班列运行情况。
总的来说,中欧班列是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要成果。我们刚启动深圳首班中欧班列“朗华号”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经验,前方没有参照,每一步都是深圳的第一次。如果用八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我们与海关在探索中共创监管模式,与检疫、口岸等部门确认监管流程和细节。这列班列能成功驶向德国杜伊斯堡,靠的不是经验,而是大家为了共同目标,敢闯敢试、共担风险的坚定信念。
《新粤商》:中欧班列“朗华号”在启动后,在运营过程中与广铁集团等国企如何共进迎难而上,克服难题?
张春华:我们一开始做了很多工作。在国际合作方面,制定详细方案,经过多轮谈判和博弈,确定合作商和具体运营路线。其次,朗华会同广铁集团、中铁集装箱公司对运价、始发站、线路做出更细致的规划,向中国铁路总公司提出申请国内段“五定班列”以及境外线路,选址盐田港作为始发站,充分发挥深圳这一海铁联运优势。
在班列首发前,我们遇到班列货物监管的问题,为此我们多次与海关、口岸等部门进行沟通,从申报、查验到装载的监管流程和细节讨论解决方法,还远赴阿拉山口口岸调研。在班列进入常态化运营后,仍然存在不少的特殊情况,比如面临货源不足的难题。班列去了欧洲后,返程的货源严重不足,因为我们每次出去直销的货品很多,但当地人通过这种方式返程的认知还不够。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当时我国在欧洲很多部门推广共建“一带一路”,推广中华文化,以此得到许多欧洲国家对中欧班列的认可,才能通过这种方式为整个广东提供更加高效的陆运运输通道,拉动中欧双边贸易发展。
《新粤商》:你认为中欧班列对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出海最主要的贡献是什么?目前“朗华号”取得的成效有哪些?
张春华:过去容易遇到的是货源不足的难题,以及开往目的地时在管理上的创新,但现在无论是运输时间还是管理治理上都已经相当成熟。中欧班列也赢得了欧洲国家高度的认可,得到了优惠政策支持。所以,中欧班列不仅仅为两边经贸往来带来更多便利,也增加了粤港澳大湾区和中亚、东欧之间的经贸人文交流。目前,班列为珠三角、港澳台及东盟企业提供了更高效、低成本的陆路运输通道,在实际运行中比海运省时2/3、比空运省钱50%,尤其适合高附加值、时效性强的产品。
《新粤商》:“朗华号”形成了国企与民企合作的模式,你如何看待这种合作模式的价值?面对国际竞争中的产业链安全挑战,在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你认为国企与民企应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协同合力?
张春华:“朗华号”是国企资源与民企效率的完美结合。国企提供政资源保障,民企发挥市场灵活性和技术创新力,这种模式为共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到了今天,深圳开出的中欧班列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对接欧亚的重要通道,是“一带一路”共建路上奔驰不息的“东方快车”,也切实让深圳产业通过这一“东方快车”走向欧洲、走向东南亚,以更加降本增效的方式带给海外消费者实际的便利。国企在关键领域保障基础设施和战略安全,民企则擅长市场响应与技术创新。双方可共建供应链平台,共享数据、技术、资源,形成“国企保链、民企活链”的协同生态,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
为超3万家制造业企业出海提供支撑
《新粤商》:近年来,朗华致力于打造全国首家生产性服务平台。朗华为何如此重视生产性服务业?海内外目前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态势如何?
张春华:中国拥有制造业发展的领先优势,随着制造业的革新变化,我们对新制造新服务又产生了新课题。尤其是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重新定义了过去制造的流程、标准、工艺,也推动企业在工业设计、制造等方面赋予更多力量,形成新经济、新制造的高质量发展。
欧美地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确实起步较快,也更领先,美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60%。制造产品到消费者中间出现了许多角色,包括代理商、服务商、贸易商、平台、快递等,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利的体验。但在生产装备、生产耗材、生产技术等从原材料到生产流水线的流通环节,过去是忽略了,因为成本也会较高,国际上有很多这样的企业通过生产流通的变革升级为世界品牌企业在全球销售提供更加便利的解决方案。
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于制造,制造业发展有赖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创新和迭代,以及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过去中国重视制造业发展,但如今更加重视制造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流通关系,在世界上中国这种模式是远远领先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内容很多,有工业物流、工业仓储、工业检测、工业设计等,目前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距离美国、日本企业还有一些距离,我们仍要在很多方面下功夫,尤其是制造业环节升级上、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做更多探索和思考,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一定会为中国制造业的降本增效提供保障,也会给粤港澳大湾区带来新的一轮经济增长。
《新粤商》:朗华通过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制造业上有哪些创新举措?
张春华:拿工业金融来说,朗华集团这么多年打造了全球性的工业互联网银行。过去制造业有三个难点,开户难、融资难、融资贵。朗华集团的全球工业互联网银行能实现开户一分钟,做到开户快、融资快,对制造业厂家来说非常便利,而且贷款利率低。比如现在东南亚的贷款利率非常高,这对制造业来说是很难接受的,朗华集团的全球工业互联网银行为中小企业出海的周转提供了便利。又比如在工业物流上,过去企业的生产资料在周转上需要从总代理到一级代理再到二级代理,到分销商、贸易商、运输商、物流商等,这是非常重复且需要降本增效的流程,为此,朗华集团也在工业物流上大大缩短这样的流程。因此,朗华集团在生产性服务业的举措就是在制造业的每个细节、每个流程上,在时效、成本等各环节上提供帮助,专注为制造业提供外贸、仓储、物流、金融、产业等综合服务,致力于构建全产业链工业生态,赋能制造业降本增效。
《新粤商》:朗华在提升运营效率、拓宽服务边界方面还有哪些计划?
张春华:朗华集团在惠州和佛山分别建立了生产性服务产业园,就是为广东工业企业出海时提供良好支撑。在惠州打造的全球智造与工业供应链创新中心项目,面向人工智能、半导体、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集“电子料件分拣分拨中心”“研发生产基地”“工业服务中心”“国际贸易总部中心”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产性服务平台。在佛山建设的朗华工业供应链智慧科技园,是全国首家、湾区最大的工业耗材集散中心,为佛山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标杆”和新型工业化实践高地注入核心动能。
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升级的“润滑剂”和“加速器”,是提升制造业竞争的关键,朗华在惠州佛山设立工业供应链项目,目的都是通过生产性服务业平台为实体经济注入强劲动能。我们首创“五流合一”模式,为超3万家企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助力制造业降本增效。接下来,朗华将持续通过整合工业金融、仓储、物流、检测等12大服务,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
《新粤商》:除中欧班列“朗华号”之外,朗华集团如何助力更多广东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张春华:制造业出海是共识,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当前民营企业有能力在出海方面为市场提供更便利的产品。不同企业在出海上有不同的困难,尤其是中小企业出海所遇到的困难更多,包括原材料出海、法律保障、当地工人的操作技能、知识专利、生产配套等,在一系列流程上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但粤港澳大湾区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各个部门都在为民营企业出海提供有力的政策和服务保障,让制造业企业出海更加顺利,让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出海时有更多分析和判断,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目前,朗华服务超3万家企业出海,我们在海外包括非洲、东南亚、南美洲、欧洲等地方都建立了许多工厂,我们会先跟企业共同设定符合企业出海的主阵地,因为不同产品有不同设定,跟销售、产能、生产成本有很大关系。同时,也会帮助企业了解当地税收和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在装备的运输管理上提供解决方案,还为企业的散料、人才、金融提供便利。近期,朗华集团也在海外建设了十几个仓库,提供仓储服务,快速响应企业便利化生产的需求。
民营企业的好时机已经到来
《新粤商》:你如何理解新时期的粤商精神?在下一个发展阶段,朗华集团如何续写粤商精神?
张春华:新时期的粤商精神,于朗华而言是“敢闯敢试”的实践,是“务实共赢”的担当,更是“产业报国”的坚守,我们用20年的时间深耕工业供应链,服务超3万家企业,助力制造业降本增效。未来,朗华将继续赋能制造业,为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更坚韧、更国际化的产业支撑体系。
《新粤商》:明年朗华集团即将迎来创业20周年,对朗华未来发展有何展望?
张春华:即使朗华创业20年,也是个年轻的企业,刚刚起步。我们相信在广东的政策环境下,朗华作为民营企业,将持续在生产性服务业深耕,在朗华的平台上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带领所有朗华人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为中国高端制造业、全球高端制造业的出海降本增效提供力量、作出贡献。
《新粤商》:今年你获得“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荣誉称号,有何感想?
张春华:非常感谢广东统战部以及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与厚爱。作为民营企业,我深感这一荣誉来之不易,非常激动。记得荣获“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时,我深受感动,返深后,对中央统战部及各部委授予的这一光荣称号,我及时与同行企业家进行分享,并以此荣誉为动力,更加进一步践行企业家精神、履行企业家担当,一起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团结更多民营企业家贡献力量。同时,我们愈发坚定信心,坚定力量,在各级政府的强力保障下,民营企业的春天已经到来,在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下,必将催生出新时代的一批优秀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