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9月29日电(崔凯)美国经济正步入理想状态:通胀温和、消费稳健、GDP上修、就业未崩。8月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同比上涨2.9%,环比持平于0.2%;经通胀调整的消费者支出环比增长0.4%,超预期;第二季度GDP终值上修至年化3.8%。这一系列“恰到好处”的数据,正推动全球市场广泛接受“金发姑娘”叙事——即经济既未过热也未衰退,软着陆可期。
然而,一个矛盾图景正在悄然浮现:宏观指标的稳健性,正日益依赖少数群体的消费能力与暂时性的价格缓冲机制,而广泛的经济信心却在加速崩塌。这种“上层稳固、底层松动”的结构性失衡,正在挑战“金发姑娘”叙事的可持续性。
消费引擎:高收入群体支撑,中低收入信心塌陷
8月美国商品支出环比增长0.7%,服务支出温和扩张,推动整体消费连续三个月上行。但支撑这一势头的,并非普遍收入增长,而是高收入群体的财富效应。密歇根大学9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降至55.1,为今年5月以来最低,较去年同期暴跌21.4%。更关键的是,持有少量或无股票资产的群体信心显著走弱,而拥有大量股票资产者信心基本稳定。
这一分化揭示了一个事实:当前消费韧性高度依赖资产价格支撑,而非劳动收入改善。数据显示,8月未按通胀调整的工资与薪金增速已放缓,实际可支配收入几乎零增长,储蓄率降至4.6%,为2025年以来最低。这意味着,一旦股市或房市波动,消费动能可能迅速衰减。
通胀粘性:服务业顽固,关税风险未定价
尽管整体PCE与核心PCE均符合预期,但通胀结构仍显脆弱。商品价格因企业折扣而温和甚至下行,但核心服务业(剔除能源与住房)价格连续两个月环比上涨0.3%,显示非商品类通胀仍具粘性。
更值得警惕的是,特朗普政府主导的关税政策尚未完全传导至价格体系。资料指出,许多零售企业“在消化关税前累积的庞大库存时最初选择按兵不动”,未立即提价,以避免抑制需求。但若企业持续承担成本,利润率将承压;若转嫁成本,则可能推高下半年通胀。目前,企业具体提价幅度“仍不确定”,市场尚未对这一潜在冲击充分定价。
政策困境:降息路径明确,但独立性受政治侵蚀
美联储已在9月降息25个基点,并被市场普遍预期将在10月与12月继续各降25基点。这一路径建立在“通胀可控、就业放缓”的判断之上。然而,政治干预风险正在上升。资料明确指出,特朗普近期“施压美联储并威胁其独立性”,包括公开呼吁降息、试图罢免理事、拟任命亲信进入FOMC。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城堡投资创始人肯·格里芬警告:“如果总统被认为掌控着美联储,那么当那些艰难的抉择必须做出时,又会怎样?”他强调,美联储的“实际上的”与“假象上的”独立性,对维持政策可信度至关重要。这一警告直指美国货币政策制度根基的潜在动摇。
前瞻风险:软着陆之外,还有“重新加速”?
高盛最新报告提出一个被市场忽视的反向情景:美国经济可能在2026年“重新加速”。其依据包括劳动力市场韧性、AI驱动的资本开支、预期中的财政刺激及宽松金融条件。若此情景成真,美联储将面临两难:在特朗普可能执政的背景下,是否仍有能力在经济过热时加息?
高盛分析师明确指出,未来货币政策路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任美联储主席的政策倾向”。这暗示,制度变量——而非单纯经济数据——可能成为2026年政策走向的关键决定因素。
平衡之下的脆弱性
当前美国经济呈现一种“精密平衡”:通胀未失控,但未达标;消费未萎缩,但基础狭窄;就业未崩盘,但动能减弱;政策在转向宽松,但独立性受挑战。这种平衡支撑了“金发姑娘”叙事,却也使其异常脆弱。
9月非农就业报告本应成为下一政策节点的关键依据,但因联邦政府面临关门风险,该数据能否及时发布“尚不明确”。这一细节本身,已折射出美国经济治理的制度性风险。
在全球市场高度依赖美国政策路径的当下,任何平衡的打破——无论是消费信心全面下滑、关税推升通胀,还是政治干预削弱美联储公信力——都可能引发资产重定价。所谓“刚刚好”的经济,或许只是风暴前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