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9月29日讯9月以来,伴随预定利率2%的普通型保险产品上新,市场迎来一波重疾险价格上涨潮。财联社记者调研发现,成人重疾险保费普遍上调10%-20%,儿童重疾险因保障周期更长、利率敏感度更高,涨幅更是高达20%-40%。在此背景下,重疾险如何让消费者“买得起、有保障”——即价格可接受、保额可覆盖基本风险,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议题。
围绕重疾险产品设计如何回应市场变化,近日,财联社记者专访瑞士再保险中国区寿险与健康险再保险董事总经理张永强。他指出,当前重疾险应聚焦产品责任做“减法”,通过简化产品责任设计,降低产品复杂度,提升保障杠杆和消费者认知度,从而增强用户投保意愿,减少理赔争议。在此基础上,可借助模块化附加险方式,为客户提供灵活配置空间,也提升险企运营效率和市场响应能力。
对于重疾险未来的创新方向,张永强进一步建议,行业可以尝试探索分红型终身重疾险产品,并推进“重疾+失能”、“重疾+长期护理+护理服务”等责任组合创新,分别满足不同人群在健康风险、收入中断及照护需求等方面的多层次保障缺口。
瑞士再保险中国区寿险与健康险再保险董事总经理张永强
财联社:近几年,我国重大疾病发生率及重疾险赔付率是否有攀升趋势?
张永强:我国重大疾病发生率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应警惕产品风险定价不足
重疾险产品设计高度依赖重大疾病发生率这一核心精算基础,然而该指标本身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为产品精准定价和风险管控带来持续挑战。
针对我国重大疾病发生率变化,张永强指出,从整体趋势来看,近几年我国重大疾病发生率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尤其肺癌、甲状腺癌、急性心梗等疾病上表现较为突出。
具体来看,男性肺癌的发病率在过去几年中出现了加速恶化的趋势,而女性肺癌则仍然处于高发阶段。甲状腺癌的筛查率也一直处于高位。此外,急性心梗的年轻化趋势也值得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30-40岁人群可能因工作压力、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因素而面临更高风险。
张永强预计,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和筛查手段普及,未来几年重大疾病发生率仍将维持增长趋势。
“技术进步产生的早筛查、早治疗、早痊愈于消费者而言是福音,同时保险公司需在产品设计、定价与风险管理上予以充分定价,并利用包括再保险在内的工具有效地管理重疾险的保险风险,从而保持在消费者需要时有及时赔付的能力。”张永强表示。
财联社:当前网红重疾险风靡中小险企,这些爆款产品是否存在潜在的经营风险?
张永强:健康告知门槛降低容易引发逆选择,核保从宽可能导致赔付率上升
过去几年,重疾险产品设计经历明显的“加法式”演进,网红爆款产品风靡中小险企互联网渠道。
例如,重疾险产品包含的病种不断增加,在原来轻症、中症赔付基础上又增加了前症,在一次赔付的基础上又演变出多次赔付,重疾分组设置,失能赔付,初次赔付后保额递增等。
张永强表示:“这些创新积极正面的地方是重视消费者体验,部分产品以相对便宜的价格、责任灵活性、宽松核保规则为特点。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风险管理缺位有可能在未来带来经营压力。”
在定价方面,部分产品应该回顾对核心重疾的长期恶化趋势考虑是否充足,假如定价假设过于乐观则,可能忽视长尾风险的积聚。尤其针对多次赔付、癌症持续治疗等新型责任,行业尚未积累足够的长期经验,仅依赖短期数据进行定价,可能导致未来赔付压力加剧产生经营风险。
其次,部分网红重疾险产品健康告知门槛降低,如果风险筛查不到位可能更容易引发逆选择问题。“行为风险是很难定价也是最容易出现风险的地方。”张永强强调。
“我们注意到,部分重大疾病保险产品在核保环节设置阶段性放宽机制,虽然短期内提升了销售效率,但长期来看可能导致赔付率上升,甚至准备金不足等问题。另外保单的持续率水平需要持续监控,预防选择性退保风险。”张永强指出。
财联社:重疾险产品设计应该如何守住风险底线?
张永强:切忌盲目跟进市场“爆款”,建议重疾险产品责任设计做“减法”
在寿险公司经营中,最大的风险之一来自产品设计风险,所以业内有“成也产品设计,败也产品设计”之说。
保险公司如何从产品设计源头上守住风险?在张永强看来,重疾险产品设计要尊重经验数据,不可违背寿险基本原理,切忌盲目照抄或跟进市场“爆款”激进产品,不能为了今天不顾明天。
针对产品责任设计,张永强建议考虑做“减法”,回归更加简单的重疾险产品设计。“通过降低产品复杂度,可以增强客户对产品的理解,加大产品的杠杆率提升客户的购买意愿,从而进一步提高重疾险的普及率,减少理赔纠纷。让重大疾病保险产品真正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被保险人。”张永强表示。
在简单的责任设计基础上,其他责任可采用模块化附加险的方式,为客户提供灵活的选择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保障需求。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简化责任设计也有助于提升产品的运营效率,同时模块化设计也便于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增强产品竞争力。从销售端来看,简单清晰的产品结构有利于销售人员快速掌握产品要点,降低销售门槛,减少因责任界定争议而产生的投诉。”张永强指出。
财联社:随着预定利率下调,重疾险未来还有哪些创新方向?
张永强:可尝试探索分红型终身重疾险,通过红利机制提升客户收益
当前正值新一轮保险预定利率“换档期”,人身险产品加速上新。张永强认为,预定利率下调背景下,重疾险产品创新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向。
一是尝试探索分红型终身重疾险产品的可行性。张永强表示,一方面,分红型产品有助于保险公司更好地管理资产负债错配和利差损等风险;另一方面,通过红利机制可在利率回升时自动提高客户收益,减少保单替换需求和管理继续率。同时,在分红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分红演示及保险公司的分红实现水平,继续提升消费者对分红保险的信心和信任。
二是责任组合创新。张永强建议,未来重疾险产品可探索“重疾+失能”、“重疾+长期护理(LTC)+护理服务”等组合设计,分别满足青壮年与中老年群体的治疗与生活保障需求。例如,失能责任可覆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后的基本生活成本,护理责任则可满足长期照护需求,尤其适用于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保障需求升级。
三是责任设计可以采用按严重程度分层的方式。例如,一些保险责任设计,可以根据其严重程度区分保险责任给付,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该责任的认知度,也契合“早诊、早治”的健康管理理念。通过设置轻中度保险责任提前给付重度责任的机制,既能保持产品的性价比,又有助于保险公司实现风险对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