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数字化浪潮席卷课堂,当“双减”政策重塑教育生态,当AI技术叩响未来之门,一批新时代教师正勇立潮头,以青春之姿解锁教育新篇。荆楚网(湖北日报网)特推出“教师的故事”系列专题报道,以真实而鲜活的叙事传递教育温度,展现荆楚大地教师用爱与责任浇灌希望、用智慧与创新点亮梦想的动人篇章。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许文秀)不泯童心映师爱,眷眷深情暖花开。江汉区尚秀幼儿园(原湖北省商务厅幼儿园)教师李姝的28年教学生涯,是新时代教师坚守初心、深耕育人的生动缩影。从1997年怀揣憧憬踏上讲台,到如今成为孩子们眼中的“微笑魔法师”、同事心中的“教改先行者”,她以童心为桥,以深情为桨,在幼教这片沃土上书写着爱与成长的故事,更用持续的探索与坚守,诠释着新时代幼教人的担当。

角落里的“小贝壳”,亟待一束光
2007年初秋,中班教室的角落多了个特殊的身影——名叫李康宁(小名杨杨)的小女孩。她像一枚被潮水遗落的小贝壳,总是攥着衣角蜷缩着,别的孩子嬉戏时,她一言不发;即便尿湿裤子、弄脏衣裤,也只是咬着嘴唇强忍。
家访后李姝才知晓,杨杨曾因顽皮遭受前园教师过激惩罚,对“老师”的恐惧像一道高墙,将她的童真与勇气牢牢锁住。看着杨杨妈妈泛红的眼眶,李姝在心底承诺:“一定要让这只受惊的小鸟,重新唱出属于自己的歌。”这份承诺,成了她此后两年里最坚定的目标。

两百次微笑,叩开紧闭的心门
为了消融杨杨的恐惧,李姝成了她专属的“微笑使者”。每天清晨,杨杨刚进教室,李姝就会蹲下身,迎着她躲闪的目光笑着问好:“杨杨早呀,今天的小裙子真好看!”起初,杨杨只会飞快低头,可李姝发现,她躲闪的眼神里,渐渐多了一丝迟疑的好奇。
自由活动时,李姝会捧着杨杨喜欢的绘本悄悄坐下,轻声讲述故事,讲到有趣处故意笑出声;吃饭时,只要杨杨多吃一口,她就当众表扬:“杨杨吃饭又香又快,是大家的小榜样!”一次、两次、十次……李姝数不清自己送了多少个微笑,或许两百次,或许更多。她坚信,耐心是最温柔的钥匙,即便要在锁孔里反复转动,终能打开心门。
两年等待,终闻“花开”声
为了走进杨杨的世界,李姝把周末变成了“爱的联结时光”:带她和家人逛公园,牵着她的手讲花草的秘密;陪她泡图书馆,在绘本里探索奇妙世界;杨杨生病时,她第一时间打电话问候,还发动小朋友们录制祝福语音,让她知道“大家都在想你”。
相处中,李姝意外发现杨杨的天赋——她能把想象编成儿歌,能将心事画成斑斓的画。这份对绘画的热爱,恰好与李姝自身对美术教育的执着不谋而合。于是,班级里多了个“杨杨展示区”:她编的儿歌被李姝念给全班听,她画的画被贴在最显眼的墙上。当同伴们投来羡慕的目光时,杨杨的脸颊泛起红晕,眼神里第一次有了光亮。
2009年夏天的一幕,让李姝终生难忘。“李老师!杨杨说话了!”随着小朋友的惊呼,李姝愣在原地,只见杨杨涨红着脸,小声重复着:“我……我想和大家一起玩。”两年等待,无数次微笑与陪伴,终于换来了这声迟来的“花开”。此后,杨杨像变了个人:主动和同伴嬉戏,举手回答问题,还会捧着画跑到李姝面前:“老师,这是我画的你!”
杨杨父母握着李姝的手泣不成声,后来送来的“爱心天地”锦旗,被李姝挂在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但她深知,杨杨那句清脆的“老师”,才是最珍贵的勋章。
十年信笺,见证成长的回响
2010年深秋,一封落款“滑坡路小学(5)班李康宁”的信笺,带着墨香送到李姝手中。刚上一年级的杨杨,在信里细细描摹着记忆中的李老师:“您有乌黑的头发、大大的眼睛,嘴角总挂着甜美的笑。”更让李姝动容的是,她连自己当年“找话题”的细节都记得真切:“您问我家住在哪、属什么生肖,一点点拉着我说话。”
信中,杨杨骄傲地分享着成长:“您知道我喜欢画画,就教我配色、构图,还为我办专栏。”如今的她,不仅是学校美术队的骨干,还常为校园办小报,在青少年宫美术比赛中屡获佳绩。从躲在角落的“小贝壳”到驰骋艺术天地的少女,这份蜕变,是师爱与专业最动人的回声。
28年坚守,做新时代幼教路上的追光者
28年教龄里,李姝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在课堂上,她是孩子们眼中的“创意魔法师”:打破传统美术教学框架,用“添一添、改一改”的方法让“画错的线条”变成创意元素,推出《感冒菌与青霉素》《杯子真奇妙》等趣味线描画主题,还打造了摆满废旧纸盒、彩色黏土的多功能美工区,成为全园观摩的“创意样板间”;专家提醒“孩子画得好却不会说”后,她每周开设《情景阅读》绘本课,用多媒体演绎《花格子大象艾玛》等故事,让孩子敢表达、会表达;作为奥尔夫音乐课题负责人,她还将音乐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用儿歌伴餐、律动游戏教学,让课堂满是童趣。

面对教育发展的新需求,她更是主动求变:早在2004年互联网刚兴起时,就搭建班级QQ群开展线上家长会,成为园里“触网”最早的教师;2020年疫情期间,创新推出“日记画打卡”“绘本旅行”活动,让家园共育不因停课中断;2012年起,牵头改革家长工作,通过问卷调查摸清家长需求,招募家委会、开设“家长助教日”,让空姐家长教自救、养蜂家长讲自然,还在家长学校开设《家庭美术教育》讲座,把专业育儿方法送到家长手中。
更难得的是,李姝的目光从未局限于自己的班级。2018年,她主动参加边远贫困山区支教活动,亲眼见证了当地孩子匮乏的教育资源。回来后,她常常把支教故事分享给班上学生,让孩子们懂得珍惜当下;也把山区教育的思考带入园所教研,带动同事们一起优化教学、节约资源。这份对教育的热忱,让她从初入行业的青涩新人,成长为首席教师、年级组组长,更成为年轻教师的“引路人”。
如今,李姝依然保持着学习的热情,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依然享受着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愿意永远做他们的“孩子王”。在她看来,幼教从来不是简单的陪伴,更不是谋生的工具,而是用专业与爱为孩子播下向阳种子的事业,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
从青涩新人到资深幼教,李姝用28年的坚守证明:新时代的教师,既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也是教育创新的探路人。她的故事,是湖北百万教师深耕育人一线的缩影,更是荆楚大地尊师重教、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
【责任编辑:何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