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律士家科技位于上海陆家嘴的办公室内,员工们正打包设备,纸箱上“临港零界魔方”的标签格外醒目。创始人王曦宇在线上和团队成员确认新工位布局:“未来,临港就像‘娘家’,让团队实现真正的集中办公。”
律士家科技的核心业务涵盖合同审查、立案检索等,旨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法律解决方案,已开发近百款AI法律应用。10月8日,这家专注“AI+法律”的公司即将整体迁至临港零界魔方,完成9人团队集结。
这不仅是律士家科技的发展突破,更凸显临港的引才魅力。临港科技城公司零界魔方运营负责人罗奕君对界面新闻透露,零界魔方投入运营一个月来,已有110余个创业项目通过评审,预计将有500多位青年人才陆续来到这里创业就业。

零界魔方。图片来源:受访者
谈及搬迁原因,王曦宇直言成本控制是核心驱动力之一。在陆家嘴,30多平的5A级办公室月租近1.7万元,对初创公司压力太大,团队因此主要采取线上办公的形式。
而在临港零界魔方,企业不仅获得了85-90平的独立办公室,团队中还有3人成功申请到免费人才公寓,服务器所需电费也更低廉,极大减轻了企业初创期的资金负担。
除了成本优势,临港的政策扶持更让王曦宇团队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我们的产品依赖大量智能体,算力成本很高。临港提供的50万算力补贴,对我们来说非常关键。”王曦宇称。
王曦宇多次对界面新闻强调AI与人工的互补性。他认为,AI能解决制式化问题,比如审查普通合同,协助不懂法律的中小微企业主排查法条相关风险。“但重要的销售合同、合作合同,我们始终建议人工审查。”王曦宇注意到,今年1月起,海外已有法律科技公司通过收购律所布局类似服务,这更坚定了律士家科技“AI+人工”结合的模式。
目前,该平台已与十几家律所达成合作,可实现AI一键向人工提交审查及合规咨询需求,同时覆盖纠纷调解、立案检索等场景。
律士家科技将办公地点落户临港的选择,并非个例。
临港集团围绕青年创业推出的“超级个体288行动”,涵盖硬核科技、数据加工、跨境直播等8类创新业态,通过评审的创业项目可享受3年零租金办公、首年免租金入驻人才公寓,还能获得资助展业、托底融资、代办落户等8项配套政策。
罗奕君透露,目前通过评审的创业者近三成来自上海以外地区,大部分是四五个人组成的初创团队。
一位从杭州独自前来的创业者让罗奕君印象深刻,他没带任何项目材料,只在手机上展示了为《黑神话:悟空》提供的渲染场景,就获得了现场5位评审的一致通过。“这就是我们想要的‘超级个体’,未来他能零租金入驻办公和居住空间,实现‘零成本’创业。”罗奕君称。
如今,越来越多像律士家科技这样的团队、像杭州创业者这样的个体,正被临港零界魔方的政策红利与创业氛围吸引,在这里开启逐梦之旅。
罗奕君告诉界面新闻,“我们现在提供的只是一个工位、一张床位,但我们希望他们能在零界魔方勾画一张未来的蓝图,在临港安家。”

零界魔方运营负责人罗奕君介绍入驻项目团队的产品。摄影:界面新闻记者方卓然
零界魔方打造的“超早期孵化”,仅是临港多层次梯度孵化体系的序章。同样位于临港新片区的创新魔坊二期的浦软临港·创客之家,聚焦成立12个月以内的萌芽期初创项目,针对企业从落地到起步的关键阶段需求,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全方位服务矩阵。
上海浦东软件园汇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震对界面新闻介绍说,这里不仅提供专业的创业指导,助力团队理清发展思路、规避初期风险;更搭建资源对接桥梁,为项目链接技术、资本、市场等核心要素;同时同步推送政策解读与赛事信息,帮助初创团队及时把握机遇、拓宽发展路径。尤为关键的是,创客之家为入驻团队提供最长三年的免费孵化期。
从怀揣梦想的背包客,到初具规模的初创团队,再到稳健运营的成熟公司,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各异,而临港新片区都能为其提供适配的资源。

零界魔方公共休息区。图片来源:受访者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处长李向聪对界面新闻介绍说,截至2024年,临港已构建起多层次孵化培育体系:拥有2家国家级孵化器、1家市级高质量孵化器,为科技企业提供高水平培育平台;同时布局13家区级科技企业孵化载体与13家科创驿站,覆盖更广泛的早期创业群体;此外,依托高校院所设立14家高水平科创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企业创新发展夯实基础。
为吸引并留住各类人才,临港今年重磅发布“创客十二条”政策,从住宿、权益、创业、落户等多方面提供精准支持。
具体来说,针对来临港面试、实习、入职、创业的人才,推出最长2个月的“青春驿站”免费住宿服务,解决短期落脚难题;打造“临港菁才礼包”,为青年人才提供专属权益,提升在临港发展的获得感;对优质创业项目给予免租支持,降低创业起步成本。在人才落户方面,进一步简化“居转户”、人才引进及留学落户等审批流程,大幅压缩办理周期,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界面新闻还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获悉,今年以来,临港已累计发放各类人才补贴资金超8000万元,切实为人才发展注入动力。
“龙头企业是构建创新创业链条、打造产业生态的核心力量,既能创造场景需求、带动技术攻关,还能发挥人才溢出效应,为产业链上下游输送优质人才。”李向聪说,通过实施科技企业梯度培育行动,临港已成功培育出一批手握核心技术的高成长企业。
截至2024年,临港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1596家;累计认定上海市制造业单项冠军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7家,其增长规模与增长率均位居上海市前列。与此同时,临港积极引进多个高能级实验室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提供充足资源保障,持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的创新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