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至28日,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来自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以及知名国际组织、跨国企业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围绕能源低碳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参与此次论坛的多位嘉宾表示,在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和紧迫任务。全球低碳发展、绿色转型需要持续加强国际合作,中国作为绿色能源大国,应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介绍,全球气候变化危机加剧,根据有关报告,去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的1850年至1900年间平均气温高1.55摄氏度,打破2023年创下的最高纪录。世界各地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自然生态系统告警,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这再次提醒人类,各国应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与会者一致认为,绿色低碳转型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更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抉择。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也无法单独成功,深化国际合作是通往未来的唯一道路。
“绿色能源对当今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来自最不发达国家,我们正遭受着全球变化的影响。加快绿色转型国际合作,需要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让我们拥有更多使用绿色能源的选择。”坦桑尼亚水利部水文地质学家彼得·佩帕·博纳斯·姆达朗威拉说。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
据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万劲松介绍,中国已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7月底,中国风光装机达到16.8亿千瓦,年均增速28%,风电装机规模连续十五年稳居世界第一,光伏装机连续十年稳居世界第一。
中国不仅在努力推动本国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同时也不断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共同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论坛期间,中外合作的丰硕成果与未来潜力也成为焦点。
万劲松介绍,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合作,建成巴西美丽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等一大批标志性合作项目,为发展中国家能源转型提供了可落地的中国方案。
作为本次主宾国的古巴也与中国开展了深度的能源转型合作。据相关人士介绍,古巴当地各省光伏园区广泛使用中国设备,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古巴街头日益普及,减轻燃料供应压力;越来越多古巴中小微企业销售中国新能源产品和节能家电,为民众提供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在当今全球形势的变换下,绿色低碳转型将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它要求能源体系、产业结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全方位调整,这个过程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参与。
匈牙利国会副主席欧拉·劳约什表示:“我们今天所讨论的议题超越了国界,关乎人类的命运,这是一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战斗。我们深知,气候变化没有区域性,只有全球性,这是一场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取得胜利的斗争。”
自2016年以来,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已连续举办了九届,日益成为能源产业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对话平台、成果发布平台和国际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