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29日电 (记者杜燕飞)今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日前,在第二届新时代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上,与会嘉宾表示,国资央企是国民经济“压舱石”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主力军”。要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挥国有资本作用,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动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
“国资央企要进一步扛起推动高质量发展重任,持续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保障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坚实支撑。”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衣学东表示,要以“五个价值”为引领,推动国资央企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新阶段;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构建并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谈及如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国有经济研究院院长杨瑞龙认为,应坚持分类改革思路。宏观层面,形成功能导向分类方法,针对不同类型国有企业采取差异化改革模式;中观层面,落实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推动竞争性环节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力度引入民营资本;微观层面,增强企业经营主体地位。同时,分类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分类分层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健全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
“我们要打造现代化新型国有企业,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机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国有企业对重点领域的保障,支撑国家战略安全;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按市场化机制运行;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彭华岗表示。
为发挥国有资本作用,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政表示,宏观层面,要推动政策引领与制度创新相融合,加强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中观层面,要推动产业整合与生态体系构建,推进央企战略重组与专业化整合;微观层面,要推动企业创新与价值创造,加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群慧建议,国有企业要加快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实现整体评价与分类改革、具体评价相结合,稳定性和动态性相结合;强化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使命导向,推进国有企业构建更加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制;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弘扬企业家精神,推进机制创新,探索针对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机制和创新容错机制。
“国资央企改革发展要以新质生产力驱动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将科技创新作为源动力,将产业变革作为新赛道,将技术转型作为新势能;以新型生产关系保障价值创造能力提升,注重战略制定的垂直一体化,探索组织平台化、柔性化变革,加快市场化运营机制建设,有效激发员工队伍内在活力。”国网能源研究院总经理(院长)魏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