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9月29日讯 9月26日,由上海报业集团指导、财联社主办的“2025上海全球金融·资管年会”在上海陆家嘴召开。
在圆桌论坛环节,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新经济银行部暨汽车、通用行业负责人张涵量指出,银行与投资机构风险承担机制存在本质差异,但通过构建生态圈模式,银行可在科创企业成长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超越“投贷”,要成为生态圈的核心合作伙伴
张涵量指出:“银行与投资机构在支持科创企业时的定位差异。银行作为一个管理储户存款的金融机构,首要责任是保护客户存款安全,其风险承担机制与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机构不同。”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银行在科创企业融资生态中缺席。
张涵量解释:“我们希望承担的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旨在构建投资人、投资机构与被投企业之间的最佳合作关系。从初创企业的生命周期来看,从种子轮、天使轮、Pre-A轮、A轮、B轮一直到上市阶段,每个时期的需求都不同。贷款只是其中之一,企业还需要境外结构搭建、海外账户设立、财务咨询、资本市场对接以及财富管理等服务。”
不过,从在投贷联动实践方面,境外层面,星展集团连接不同架构,并与合作伙伴成立5亿美元夹层基金,支持Pre-IPO阶段科创企业;境内层面,星展中国也通过行业整合提升服务效能。
张涵量特别强调行业对接的重要性。针对科创企业,除了本来就专注的 AI,机器人赛道,星展银行组建了以新经济团队为基础的专业团队,整合汽车、医疗、消费、工业、化工和材料五大核心行业的资源,,形成横向协同、纵向深耕的服务模式。这一变革旨在通过行业专业化服务,更精准地满足科创企业多元化需求。
企业倾向“生而全球化”,重视全生命周期跨境金融服务
从张涵量的观察来看,当前中国科创企业往往有“生而全球化”的愿景,许多创始人在创业第一天就立志打造全球性企业。这种背景下,外资银行的跨国网络成为重要优势。
他分享道:“从海外经验来看,科创企业的生命周期是一个循环过程。一般来讲,科创企业家从创业开始,需要境内境外银行账户开立、37号文登记、现金管理、外汇管理、投贷联动等各种服务。到资本市场变现后,这批人往往转化为创新企业的投资者,可能成为某个风险投资(GP)的有限合伙人(LP)。”
“对于外资银行来讲,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张涵量表示,“星展集团可以凭借海外的经验与资源网络,与星展中国形成联动,帮助企业把明确的全球化目标落地。”
对于未来展望,张涵量认为银行业可在两方面进一步提升对科创企业的支持力度:一是在法定层面上放宽对投资人生态圈的扶持,包括为GP注入活水,拓展基金资金来源,让GP更好地投资和服务科创企业;二是开发更多金融产品,帮助银行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合理分配。“海外一直有贷款+认股权证的方式,国内也有一些城市在试点。如果这种模式能够合法铺开,将有助于做投贷联动的银行在风险和收益上取得更好平衡。”张涵量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