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袁传玺)9月25日,在高德2025技术峰会上,来自产业、学术界与政府机构的多位专家齐聚,围绕“立体交通的创新实践及未来展望”展开深度对话。
高德云图交通&泛政府总经理李新辉指出,融合地面与低空交通,打造城市全空间立体交通体系是核心方向。“高德正依托其时空数字底座实现高精度城市建模与动态感知,并通过‘时空数字底座+产业聚合平台’的双轮驱动模式,旨在将城市交通空间转化为可运营的生产要素。”李新辉说。
清华大学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苏岳龙从学术视角展望,未来低空网络具有飞行器品类多、起降间隔小、空间密度高等新特性。他强调,构建融合“空管报备制”与“道路规则式”的新服务范式迫在眉睫,亟需通过新数据、新算法进行研究攻关,并培养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发展需求。
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部长周宏则介绍了其构建的“云网数图”数字底座,该底座有效破解了智慧高速建设的碎片化难题,目前具备了算网融合、数据融通、时空承载功能,向下联通基础设施,向上支撑场景应用,实现了数据跨时空、跨层级、跨领域的融合,切实提升了江苏交控的数字化水平,并为下一步大模型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鸢飞科技副总经理周震博认为,通过时空智能技术及空间数据开发利用,能够实现低空空间开发利用路径及交通管理。低空运行需要重点解决交通规则、航线动态规划、起降点智能调度、空域安全域公共安全协同管控等问题。通过高德地图的实时路况、立体地图能力,构建时空要素底座,结合鸢飞科技在时空计算、飞行服务及空域管理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高巨创新市场总监王楠也指出,AI正驱动低空经济深度融入科教文旅场景,推动行业从演示阶段走向产业化。他认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正在由单一的演示阶段迈入体系化的产业阶段,其核心在于推动科教与文旅场景的深度变革与落地实践。此外,AI技术贯穿调度、运营与内容生成全过程,不仅提升效率与安全,更使科教文旅应用具备可复制与可持续的发展路径,为城市创新与产业升级注入新的动力。
低空经济正在形成一个多方参与、协同演进的产业生态。本次论坛还特别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奖”,旨在呈现那些真正推动低空融入城市运行、服务真实需求的代表性案例。
本次论坛达成共识,通过数字底座实现数据融合,并通过平台化模式构建开放生态,已成为推动立体交通从概念走向大规模落地的行业共识。高德与各界的合作探索,正为未来交通系统的演进提供重要路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