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9月份新闻发布会,回应经济运行热点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积极推进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相关工作。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

发布会现场本报记者欧阳剑环摄
要点概览:
持续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做好政策预研储备,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
正会同有关方面抓紧把新型政策性工具资金投入到具体项目上
围绕“人工智能+”教育、医疗、养老、出行等重点领域,支持企业积极开展试点示范
在“两重”建设中支持国产算力、模型、语料库发展
推动国有企业将更多战略意义强、经济收益高、民生关联紧的场景向民营企业开放
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实施宏观政策
谈及宏观经济运行,李超介绍,从全局全貌看,尽管面临外部压力,但在宏观政策持续发力等因素带动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从供给侧看,生产平稳增长,制造业、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增势良好;从需求侧看,政策效能持续显现,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抗压能力。
李超认为,当前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实施宏观政策。同时,将持续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做好政策预研储备,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随着各项政策效应充分释放,我们有信心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信心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李超说。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规模共5000亿元
李超表示,为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扩大有效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积极推进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相关工作。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
“我们正会同有关方面抓紧把新型政策性工具资金投入到具体项目上,后续将督促各地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量,推动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李超说。
加快推动智能终端、
智能体赋能千行百业
近期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将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的应用普及作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的重点内容,并提出到2027年的应用普及率目标。
李超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意见》部署要求,会同有关部门,从三方面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加快应用普及。一是构建导向明确、尊重规律、规范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定政策指引,围绕技术支撑、应用推广、安全治理等方面提出原则导向和具体工作要求,加快基础技术、安全可信、互联互通、行业应用等标准研究,制定互信互认共用的技术标准和产业规范,建立用户导向的评估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助力更多好企业、好应用脱颖而出。
二是协同推进技术攻关和开源共享,加快创新步伐。支持人工智能企业与各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创新,开展从基础功能到复杂场景的渐进式应用验证,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推进开源体系建设,依托龙头企业、高校院所,打造开源平台,推动大模型、数据集等共建共享共用,培育发掘优质开源创新创业项目,形成开源示范效应。
三是供需两端同步发力,推动市场扩容。在供给侧,围绕“人工智能+”教育、医疗、养老、出行等重点领域,支持企业积极开展试点示范,遴选优秀范例予以宣传推广,打造更多实用、好用、用户爱用的新产品和新应用。在需求侧,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行业应用场景开放作为牵引,创新消费补贴方式,加快推动智能终端、智能体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
支持各类企业
深度参与“人工智能+”行动
李超表示,实践证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人工智能+”行动都离不开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也将为民营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红利和广阔的机遇。同时,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参与人工智能发展还面临算力资源不足、数据获取难、技术门槛高等问题。为此,《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务实举措。
她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多措并举支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深度参与“人工智能+”行动。在政策上,在“两重”建设中支持国产算力、模型、语料库发展,加大“两新”政策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国有企业将更多战略意义强、经济收益高、民生关联紧的场景向民营企业开放。在资金上,持续在算力等领域发放“人工智能券”,为企业使用算力服务提供补贴,支持企业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在项目上,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应用中试基地等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应用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