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崔文静
近日,证监会向证券公司通报了2025年分类评价结果,全行业107家参评公司中,A类公司达53家,B类43家,C类11家,其中A类中的AA级公司为14家。
这一结果延续了近年来行业总体稳定格局,A、B、C类公司数量占比分别约为50%、40%、10%,AA级在A类中占比约25%。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今年8月证监会修订发布《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后的首次评选,新规以突出证券公司功能发挥、聚焦高质量发展、鼓励中小机构差异化发展为导向,全面优化了评价体系。
在业内人士看来,本次评价结果不仅反映了行业在合规风控和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进步,更彰显了监管“指挥棒”在引导市场稳健运行、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强化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深远意图。
随着监管部门下一步将通过编发监管动态、专题培训等方式加强解读,行业对分类评价的理解将更趋深入,评价标准的透明度、导向性和公平性有望进一步提升,从而推动证券行业在严监管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评价结果解析:行业格局稳定,AA级券商引领风控与服务升级
2025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结果显示出行业整体稳健态势,A类公司占比过半,达到53家,其中AA级公司14家,凸显了头部券商在合规风控和业务创新方面的优势;B类公司43家,构成了行业的中坚力量;C类公司11家,虽占比最小,但在新规引导下有望通过整改提升水平。
从评价过程来看,分类评价按照自评、初审、复核的程序进行,评价期为上一年度5月1日至本年度4月30日,结果主要用于监管和自律组织使用,严禁商业目的滥用。
自2007年启动以来,该制度已成为证券公司监管的基础性安排。业内人士认为,本次评价在修订后的《规定》框架下平稳落实,不仅强化了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平衡,还通过专项指标如行业文化建设、社会责任履行等,推动券商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总体而言,评价结果彰显了行业在稳中求进基调下的适应性调整,尤其是AA级券商在资本充足、治理合规等方面的标杆作用,为中小机构提供了追赶路径。
新规修订亮点:导向更明,中小券商差异化发展迎契机
本次分类评价是《规定》修订后的首次实施,新规主要调整内容聚焦于三大方向:促进证券公司功能发挥、引导高质量发展、鼓励中小机构差异化经营,具体通过优化指标体系来实现。
在持续合规状况部分,新规强化了监管措施和行政处罚的扣分机制,确保合规底线;业务发展状况则新增了多项加分指标,如互换便利相关工作、自营投资权益类资产、权益类基金销售、基金投顾业务发展等,旨在激励券商参与市场稳定和中长期资金引入。
风险管理能力部分,通过6大类47项具体指标全面覆盖资本、治理、合规、信息技术等领域,对问题公司应扣尽扣;专项工作情况则将金融“五篇大文章”评价结果纳入,并延续并购重组能力加分、投行执业质量评价等,推动券商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部分调整对中小券商可谓利好,例如新增的权益类业务指标为他们提供了弯道超车机会,而差异化经营导向则鼓励其聚焦细分市场,避免同质化竞争。同时,新版《规定》延续了行业文化建设、北交所市场改革等专项加分,强化了券商在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服务中的角色。
总体来看,修订后的《规定》不仅提升了评价的针对性和公平性,还通过“指挥棒”效应引导资源向创新和合规领域倾斜,为中小券商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严监管升级与未来展望:合规风控为本,行业洗牌加速
随着新版《规定》落地,严监管趋势进一步升级,2025年分类评价突出“严而有度、严而有效”的原则,从合规风控、廉洁从业到人员管理,全面强化了监管力度。
在持续合规方面,新版《规定》将证券公司、分支机构、子公司及董监高等各类主体全面纳入评价,对行政处罚、立案调查等情形零容忍,传递出全面合规的鲜明信号;风险管理能力评价则注重整体实质判断,对潜在风险公司精准扣分,避免风险积累。
廉洁从业监管成为亮点,新版《规定》延续专项指标,对行贿受贿等问题从严处理,并加强从业人员监管,针对违规入股、买卖股票等行为予以扣分,督促公司健全管理机制。
与此同时,监管注重统筹和激励,避免重复扣分,并鼓励自查自纠,对主动整改情形减轻或免于处罚,体现了监管的弹性和导向性。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证监会将重点做好评价工作解读,通过监管动态和培训引导行业准确理解导向,这有助于券商尤其是中小机构把握“五篇大文章”、中长期资金入市等机遇。在洗牌加速的背景下,行业分化可能加剧,但严监管与差异化政策的结合,将推动整体生态优化,促进证券公司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中实现可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