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9 18:50:11 股吧网页版
粤商竞逐未来产业:谋技术突围,探创新之巅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在全球经济与科技竞争的版图上,一场关于未来产业的话语权争夺战已悄然白热化。

  过去,这片战场似乎总是由美国、日韩、欧洲的巨头们主导。但今天,一股来自中国南方的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全面参与角逐,并在许多方面留下了深刻的身影。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粤商。

  曾几何时,粤商二字总是与“三来一补”“前店后厂”“全球制造基地”等关键词紧密相连。他们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强大的制造能力和“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将物美价廉的广东制造输送到全球每一个角落。

  然而,当传统的成本优势逐渐褪去,当全球产业竞争的核心从生产制造转向技术创新,“世界工厂”的使命已然嬗变。粤商早已清醒认识到,惟有掌握核心科技,争夺定义权、标准权和话语权,才能穿越周期,屹立于全球价值链之巅。

  于是,一场战略跃迁正在岭南大地上演。如今的粤商,不再是单一的制造者,他们的目光投向了那些决定未来的产业赛道:腾讯混元模型登顶开源热榜,Kimi、DeepSeek等新锐掀起开源模型浪潮;华为三折叠屏手机搭载麒麟9020芯片,宣告高端芯片突破重围;优必选斩获全球人形机器人最大合同,帕西尼、众擎、逐际动力等获京东战略投资;小鹏汇天、亿航智能、广汽高域勾勒出未来城市的低空交通图景;小马智行、文远知行驰骋在城市智能驾驶的试验场……

  粤商在未来产业赛道上的竞逐,正鲜明印证着广东企业不再是跟随者,而是在多个前沿领域并行发力,成为全球科技竞争中一股多元、硬核、不可忽视的力量。如今,粤商以自主创新为舟、以全球视野为舵,在全球竞争的惊涛骇浪中以多元模式推动企业出海,从产品输出走向品牌出海,从技术输出迈向链式出海,更深层次争夺产业话语权和全球科技竞争新秩序的主导地位。

  以自主创新为舟

  纵观全球的科技史和经济史,通用技术在全社会的普及应用,都实现了从科技革命到产业革命的关键一跃。正如蒸汽机启动了第一次产业革命,内燃机和电气化技术成为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标志,计算机和互联网则引领了第三次产业革命。

  恰逢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AI作为底层基础设施,在全球竞争也愈演愈烈。这意味着,谁先抢占AI国际竞争优势,谁就能先掌握这场产业革命重塑的话语权。

  今年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来自广东湛江的创始人梁文锋仅用半年就登上创富榜前十。比梁文锋小7岁的杨植麟也是首次进入今年的创富榜。这位在广东汕头出生的AI天才,推出的大模型产品“Kimi”一度在热度上超越微信,今年7月发布的新一代大模型Kimi K2不到24小时就席卷各大科技榜单。

  这些粤商新面孔一出手就引发全球追捧。英国《自然》杂志在Kimi K2发布后专门刊文报道,称“世界迎来又一个DeepSeek时刻”,足见粤商给世界带来的变革惊叹。

  如今广东企业正在人工智能领域掀起技术奇袭,将人工智能应用到产业生态中,争夺智能时代的“入口”。腾讯对标OpenAI的GPT系列推出混元大模型,在通用基础能力或专业应用能力上,都稳居国内第一梯队;云天励飞则加码AI推理芯片,在政务信创、航天探测等场景中实现落地;云蝶科技聚焦教育、医疗、工业等传统行业,打磨出“行知大模型”,提供垂类大模型的解决方案。

  云蝶科技创始人兼总裁田雪松告诉记者,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未来会像水和电一样成为所有行业发展再升级的基础设施,得益于对垂类大模型的深耕应用,企业自主研发的音视频识别分析算法和AI大模型平台应用开发技术处于前沿水平,行知大模型也成为“盈利大模型”。

  在消费电子的硬核竞技场上,粤商同样以创新实力进行技术突围,抢占全球市场份额。华为时隔4年带着“麒麟9020”芯片强势回归,并搭载在三折叠屏手机Mate XTs非凡大师上闪耀亮相,无一不向全球表明国产芯片已突破关键瓶颈,从设计到制造的整体供应链全链路可控的突围决心。

  号称比华为三折叠更保值的大疆Pocket 3持续统治影像市场,以其无可争议的技术实力制定着行业标准,总销量冲破1000万台;影石创新则用极致创新的产品,默默征服全球运动创意角落,成为“全球智能影像第一股”。

  在“摸得着、看得见”的产业应用场景驰骋后,粤商的触角,更延伸至充满科幻色彩的无人之境。

  当前全国每10台工业机器人就有4台“广东造”,在这之中一大批机器人企业扎堆广东,并涌现出众擎机器人、逐际动力、帕西尼、智平方、跨维智能、优必选、普渡科技、数字华夏等一批优质企业。

  优必选自主研发的百亿参数基座的多模态大模型Thinker,在机器人感知与规划领域三大国际权威基准测试中,一举斩获四项全球榜单第一,击败同参与角逐的英伟达团队;众擎机器人从深圳公园跑步出街到和甲亢哥同框翻跟头跳舞,再到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上全方位秀运控能力,每一步突破都精准踩中产业节点;帕西尼成为国内极少数可实现高精度多维触觉传感器自主可控,且拥有完整多维触觉“传感器-灵巧手-人形机器人”产品矩阵的企业。

  在低空经济这片新蓝海,随着亿航通航取得运营合格证(OC),也让亿航智能成为全球第一“四证集齐”企业,正式迈入商业化运营阶段,近期EH216-S在卢旺达完成非洲载人首飞,获得当地政要肯定;小鹏汇天与广汽高域则让“飞行汽车”从概念走向试飞,均计划在2026年底力保量产交付。

  而在自动驾驶新赛道上,小马智行第七代Robotax累计量产已超200辆,这是全球首个采用100%车规级零部件的L4级无人驾驶车型,标志着L4级自动驾驶从技术探索迈向实际应用。文远知行旗下全新量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车辆(Robotaxi)GXR在广州黄埔正式开启24小时纯无人商业化运营,让自动驾驶真正照进现实。

  足以看到的是,粤商在“无人之境”的开拓,并非追逐概念的虚火,而是依托产业基础、瞄准应用场景、攻克关键技术的务实创新。他们不仅在不同未来产业赛道上寻求技术突破,还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真实产业和现实生活,这是粤商在此轮科技竞争中展现出的鲜明特质,更是实现技术突围的护城河。

  “创业十分不易,技术永远是企业的重中之重。我们曾面临安全冗余设计、轻量化结构、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等诸多挑战,后来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申请大量专利、招聘大量研发人员,邀请航天专家加盟等,才让飞行器的核心技术领域完全由企业自主研发。”小鹏汇天创始人赵德力向记者表示。

  就在今年9月,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器获颁中国企业海外首张有人驾驶航空器特许飞行证,正式开启在阿联酋的有人驾驶飞行测试,进一步向世界印证粤商对技术创新执着追求的落地。

  以全球视野为舵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日益复杂,广东企业从珠江畔走向全球化,依靠的不仅仅是技术突围的竞争壁垒,更是在世界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开辟新航道,重塑从产品出海、技术出海到品牌出海和“链式”出海的全球化竞争格局。

  事实上,出海对粤商来说,早就不是新鲜事。1978年,全国第一个“三来一补”牌照发给了东莞太平手袋厂,就拉开了粤商出海的序幕。截至去年底,广东已连续39年稳居全国外贸第一省,从跨国并购、跨境电商等多轮出海潮中,粤商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但如今,故事变得不一样。这一轮的粤商出海不仅更热闹,也更多元。

  一方面是龙头企业带头加码投资,大量“链主”企业在全球各地批量建工厂,美的集团在海外设有22个制造基地,TCL在全球布局30余个制造基地,比亚迪在海外设置的整车厂数量不少于8个。

  另一方面是粤商出海建厂的同时,也注重大本营建设,实现供应链的平衡。视源股份谋划广州出海总部,以掌握链条上的每个环节;希音在广州动工建设湾区供应链一期项目,打造全国跨境电商最大总部,作为供应链出海中枢。

  尽管粤商出海已拥有丰富的经验,但出海做生意的风险总是如影随形。过去,广东企业的成功出海依靠的是产品的性价比,如今粤商出海则更多依靠技术创新的迭代,抢占全球市场份额。

  凭借“全景技术”的独特玩法和优秀的产品设计,影石率先在海外出圈,海外市场的销售占比长期占其营收7成以上,产品与GoPro正面对抗且不落下风,一度供不应求;大疆无人机正式出海以来,产品已覆盖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其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占率超70%。

  此外,曾经为国际品牌代工的粤商,在新经济下开始打造自主品牌,走向全球市场,扭转过去的代工贸易转变为现在的品牌出海。

  当欧洲传统车企仍在新能源转型中谨慎试探时,今年上半年比亚迪以71345辆的销量登顶欧洲中国品牌新能源销量榜首,同比激增322.99%,并在意大利、西班牙直接拿下新能源销量第一;雷鸟创新的AR眼镜在今年二季度以39%的市场份额,首次成为全球第一,突显粤商的品牌创新在全球前沿领域的引领力量。

  以这些企业为代表的出海军团,正在塑造广东外贸的新引擎。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技术产品出口5054.3亿元,增长13.3%,机床、无人机出口分别增长18.7%、29.2%,代表绿色低碳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28.8%。在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中,粤商应变求变,广东外贸也逐渐孕育出新增长赛道。

  不过,对企业来说,出海只是开始,在本地化“登陆”才是全球化布局的关键。对粤商来说,出海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在“上岸”后,也要真正融入本土化,向价值链更高纬度奋力驱动“粤商出海”的巨轮。

  TCL作为广东最早一批在越南设厂的企业,其越南工厂曾历经18个月的经营困局。多年后当TCL创始人李东生回顾当年首个海外工厂的转折点经历,他认为,“转折点就在于企业高度重视本土化,包括重视员工、产品的本土化”。

  “老大哥”的本土化“登陆”经验也默默传递给正在谋划出海的粤商。当前,视源股份在东南亚、中东、欧洲等2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本地化团队,为产品出海与品牌渗透提供有力支撑;亿纬锂能在匈牙利、马来西亚等地布局生产基地,通过“本地化生产、全球化销售”模式提升发展韧性。

  “属地深耕是企业扎根海外市场的核心策略。全球化不是简单的产品输出,而是对本土需求的深度响应,接下来将加大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发投入,重点突破中东、东南亚等市场,提升出海的附加值。”视源股份海外事业群副董事长周莉莉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

  可以说,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下,粤商正凭借技术创新和全球视野更深层次争夺未来产业话语权。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