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医生,同时也是罕见病患儿的父亲,我深知这个群体面临双重困境,既难以确诊,又无药可治。”日前,阿斯利康全球高级副总裁Gianluca Pirozzi博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如是袒露心声。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知罕见病超1万种,但90%缺乏有效治疗手段,80%为遗传性疾病且多在儿童期发病,平均诊断周期长达4.8年。这一严峻现状正在被全球医药巨头与中国市场深度绑定所改变。
Gianluca Pirozzi博士表示,全球罕见病诊疗面临诊断难、用药贵的痛点,中国凭借临床试验入组效率、前沿技术创新及疾病数据积累的独特优势,已从全球研发版图的重要参与者升级为“突破引擎”,而针对高致死率疾病的高价值药物策略,正破解罕见病研发的商业可持续性难题。
诊断困境凸显医疗缺口
Gianluca Pirozzi提供的数据显示,受益于基因测序与基因组学的技术突破,全球已知罕见病种类已从几年前的7000种增至1万种以上,但残酷的是,其中约90%的疾病尚无任何治疗方式。更值得关注的是,80%的罕见病属于遗传性疾病,且多在儿童时期发病,这使得儿科罕见病药物研发成为更紧迫却更复杂的任务。
罕见病定义差异进一步加剧了研发挑战。Gianluca Pirozzi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罕见病的认定标准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目前尚未出台监管机构明确的罕见病清单,这对制药企业研发方向选择带来了一定难度。这种差异与政策衔接问题,在世界罕见病保障体系中普遍存在,从国家部门间到地方之间均有体现。
以渐冻症为例,Gianluca Pirozzi指出,这类疾病至今缺乏有效治疗药物,成为医药研发领域的“硬骨头”。
“患者群体分散、疾病机制认知不足、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和生物标志物,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让罕见病研发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临床前研究阶段基础薄弱与临床试验阶段患者招募困难,共同构成了罕见病药物开发双重门槛。
“如果说10年前中国是全球罕见病研发的参与者,现在已经成为无可替代的‘突破引擎’。”在谈及中国市场时,Gianluca Pirozzi用三个领先进行概括,这一判断基于他对全球研发格局的深刻洞察。
首先是临床试验速度与质量领先。Gianluca Pirozzi告诉记者,在阿斯利康的大部分三期临床试验中,中国都是首个参与方,且患者入组速度全球领先。“中国拥有规模庞大的临床研究中心,能将分散在各地的患者有效聚集,这解决了罕见病临床试验最大的难题,患者招募。”更重要的是,中国中心提供的数据质量与全球标准完全接轨,“速度与质量的双重优势,让中国成为药物开发的加速器”。
其次是前沿技术创新与转化领先。在Gianluca Pirozzi看来,中国在细胞治疗、基因治疗、IIT临床研究(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等领域已走在全球前列。“这些技术突破不仅能加速本土研发,更能为全球提供创新思路。”他解释道,技术创新与数据积累形成的“证据链”,能有效吸引全球投资,从而形成“创新-投资-再创新”的良性循环。“我们坚信,中国将在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诞生更多全球首创成果。”
最后是疾病认知数据与网络领先。Gianluca Pirozzi指出,罕见病研发的核心瓶颈之一是对疾病认知不足,而中国医疗体系为此提供了独特优势。中国医院规模大、患者基数广,加上数字化的推进,能高效收集疾病登记数据,这对于了解疾病进展、设定治疗终点至关重要。
目前,阿斯利康已与中国多家顶尖医院建立合作,正在推进和华山医院、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机构设立疾病卓越中心,重点研究肾脏罕见疾病与神经科罕见疾病。“以前我们主要依赖欧美国家登记数据,现在中国的数据能为我们提供全新视角,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疾病。”Gianluca Pirozzi认为,这种数据优势将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全球罕见病研发中的重要地位。
在本土合作层面,阿斯利康也动作频频。据Gianluca Pirozzi介绍,公司已与14家中国生物医药/生物技术企业达成收购或授权合作,其中包括收购亘喜生物以推进跨领域细胞治疗研发,以及与元思生肽达成合作,共同开发全球首创大环肽类药物,用于慢性疾病治疗。“我们在评估潜在合作或收购对象时,不局限于企业规模或是否上市,更关注能否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和患者需求、项目或技术的差异化优势,以及与现有管线的协同潜力。”
为何加码罕见病布局?
在交流中,Gianluca Pirozzi对行业核心疑问也直言不讳:罕见病患者基数小、研发成本高,有不少全球药企对此投入犹豫,而阿斯利康为何持续投入?
“罕见病研发确实不简单,关键在于聚焦未被满足的重大需求,开发变革性疗法,这也是我们的核心战略。很多大公司对罕见病研发犹豫,但我们关注的是药物能创造的实际价值。”Gianluca Pirozzi解释称,阿斯利康关注罕见病领域,核心在于这类药物能创造高临床价值,而高价值也能支撑商业可持续性。
以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治疗为例,Gianluca Pirozzi透露,阿斯利康开发的药物能将患者死亡率降低40%至45%。“对于这类疾病,药物价值体现在拯救生命上。即使患者数量有限,只要能带来显著的疗效提升,依然能构建有利润的业务,形成可持续商业模式。”他强调,这种疗效导向的定价逻辑,既符合患者利益,也能保障企业研发动力。
阿斯利康的罕见病业务依托独立部门运作,这一架构设计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Gianluca Pirozzi表示,该部门专注于罕见病领域,能集中资源突破关键技术,同时灵活应对不同地区的监管差异。“我们不追求覆盖所有罕见病,而是聚焦于能实现‘变革性突破’的领域。这种聚焦策略,让我们能在保证疗效的同时,控制研发成本。”
作为全球罕见病研发领域的重要参与者,阿斯利康在该领域的管线布局一直是行业关注焦点。Gianluca Pirozzi向记者透露,目前阿斯利康在全球已获批7款罕见病药物,管线内有10个三期临床和监管审评项目,覆盖血液科/肾脏及移植、骨骼与内分泌、淀粉样变性、神经系统及罕见肿瘤等多个治疗领域。
“2025年是阿斯利康罕见病研发成果大量发布的一年。”Gianluca Pirozzi说道。近期,阿斯利康已公布两项关键三期临床研究的积极结果:其一为PREVAIL研究(心血管领域一项重要临床试验),其二为CARES三期研究(轻链型淀粉样变性Ⅲ期临床试验)。在血友病A/B、低磷脂酸酶症等领域,阿斯利康也已完成部分研究,并在C5靶点领域开发额外四种适应症,且中国均参与了这些适应症的三期临床试验。他还特别提到,中国患者在这些治疗研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为推动罕见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阿斯利康还在中国积极构建诊疗生态。截至目前,阿斯利康已在中国支持建立138家罕见病诊疗中心,确保每个省份至少有一至两家领先医院提供标准化诊疗服务。同时,协同国内专家完成多项具有国际规模的患者队列建设。
“这些高质量队列填补了国内空白,为罕见病科研与诊疗进步提供了关键支撑,未来可第一时间启动新药临床研究,迭代治疗手段。”Gianluca Pirozzi补充道。
此外,Gianluca Pirozzi称,公司会在研发早期就邀请患者和照料者参与。“患者和家人能给我们提供与医生不同的视角,帮助我们明确哪些是最重要的疾病改善指标。例如,在临床试验设计阶段,我们会与患者一起测试方案,评估‘患者摩擦系数’,即患者参与试验的困难程度,然后简化流程,让腿脚不便的患者也能更轻松地参与。”
他进一步表示,阿斯利康还与全球患者协会深度合作,借助其力量寻找患者,并推动患者与监管机构的沟通。“我女儿患有罕见病,我们也是罕见病非营利组织参与者,深知患者协会价值。他们不仅能帮助我们连接患者,还能让研发更贴近真实需求,这对罕见病研究至关重要。”
当前,罕见病诊疗费用居高不下,即便有药物获批,高价也让多数患者难以负担。在药物可及性和支付体系建设方面,阿斯利康正积极推动多方协作。据Gianluca Pirozzi介绍,目前阿斯利康已有3款罕见病创新药在中国上市,覆盖5个治疗领域,其中硫酸氢司美替尼、依库珠单抗两款药物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覆盖PNH、aHUS、gMG等适应症。“推动药品进入医保能显著提升可及性,让更多患者‘有药可用、有药可选’,这是我们的重要目标之一。”
Gianluca Pirozzi也指出,仅靠医保难以完全覆盖所有罕见病药物的支付需求,尤其是高值创新药。“创新药的研发投入与成本结构难以降至医保常规支付区间,因此我们呼吁在国家及地方层面设立罕见病专项保障基金,进一步减轻患者自费负担。目前,我们已在山东青岛支持建立守护儿童神经纤维瘤病‘泡泡宝贝’的专项保障基金,未来希望能推动更多类似实践。”
对于中国市场的商业前景,Gianluca Pirozzi持乐观态度。他指出,随着中国罕见病保障政策的不断完善,尤其是医保目录对罕见病药物逐步纳入,患者的支付能力正在提升。“政策明晰化与支付体系完善,将进一步释放中国市场潜力。我们相信,在这里,做有价值的事与商业可持续能够实现完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