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就“十五五”时期扩大有效投资听取企业意见建议。郑栅洁强调,民间投资是反映经济活跃程度的重要风向标,对稳就业稳经济具有重要作用。“重要风向标”的界定,可以看出对扩大民间投资的重视和希望。
座谈会上,参会企业建议国家在编制“十五五”规划时,进一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布局、完善投融资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支持企业抢抓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应用等机遇,不断拓展民营企业投资空间、释放投资潜力。
同时,参会企业表示将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扩大有效投资,更好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半个月前的9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要拓宽民间投资空间,支持民间资本加大新质生产力、新兴服务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
显然,两次会议的关键词都是“新”,国家政策层面以“新”作为引领,民营企业以“新”作为投资重点方向。
强调“新”,不仅是为了抵消传统行业投资增速放缓的压力,更体现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逻辑。新兴产业、新模式往往需要更灵活的机制、更敏锐的市场判断,而民间资本在这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把民间投资引导到新质生产力等领域,不仅能够扩大当前的投资增量,更能培育未来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今后,鼓励和支持扩大民间投资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帮助民间资本找项目,二是帮助民间投资项目找资金(下称“两帮”)。因为这正是困扰民间投资的两大难题。由于一些固有思维的影响,一直以来,民间投资在准入门槛、投资领域、获益机制等方面仍受到不少制约。这些制约不解决,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就很难被真正调动。
今年以来,一系列“两帮”动作不断推出。
在帮助资本找项目方面,《民营经济促进法》规定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单以外的领域,民营经济组织可依法平等进入;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这为民间资本投资关键核心领域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
一些关键领域的核心项目对民间资本投入的门槛设置也在降低。比如,4月国务院核准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5个核电项目,民营企业参股比例从最高占比10%提升到20%。这样的例子还体现在商业航天领域、高铁建设和运行等诸多方面。数据背后,是政策正在发挥引导作用。
今后,国家层面上将抓紧研究出台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举措,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
帮助民间投资项目找资金方面,郑栅洁在上述国家发改委座谈会上表示,将加强产业、投资、财政、金融政策协同,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民间投资发展。
去年8月,国家发改委联合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建立促进民间投资资金和要素保障工作机制,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并将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清单共享至各家银行和保险机构,由其针对性加大融资支持力度,促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上述措施的逐步落实,不仅为民间资本投融资提供了方便途径,也降低了融资成本。接下来,相关政策措施还可以有进一步的前进空间。
总之,国家政策层面促进民间投资的鼓励措施频频推出,民间资本要抓住这个重要机会。“新”是机会的重要内涵,“两帮”等支持措施也会越来越具体,被赋予更多含金量,希望借助一系列政策东风,更好发挥民间投资稳就业稳经济的不可替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