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9月29日电(记者刘旭阳李唐宁)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29日正式公布,提出2025—2026年力争机械行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速达到3.5%左右,到2026年营业收入突破10万亿元等目标。分析人士表示,工作方案带动下,人工智能与机械行业加速融合,智能工业母机、智能机器人、智能农机、智能医疗装备、智能工程机械等智能装备的研发应用将实现新突破。
到2026年营业收入突破10万亿元
机械行业是为国民经济、国防军工和民生事业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引领性行业,是工业经济“压舱石”。当前,我国机械行业面临着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国内需求不足、非理性竞争加剧等问题,行业稳定运行面临着挑战。
在此背景下,工作方案提出,2025—2026年,机械行业运行保持平稳向好态势,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发展质量效益迈上新台阶,力争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到3.5%左右,营业收入突破10万亿元的主要目标。
工作方案还提出,重点细分行业规模稳中有升,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优质装备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这一目标是符合机械行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工作方案将进一步增强机械行业各方的发展信心,稳定行业企业的发展预期。”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柳新岩在接受新华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机械行业年均增速均保持在3.5%左右,随着一系列稳增长举措的落实,机械行业有望持续稳健增长。另一方面,这一目标也是支撑工业经济稳增长的需要,“机械行业占工业经济的比重约为10%,未来机械行业的‘压舱石’作用将更加凸显。”
供需两侧发力工作方案呈现三大亮点
工作方案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推动机械行业稳定运行,提出3方面14项重点任务。
“本次工作方案呈现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营造良好产业生态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三大亮点。”柳新岩指出。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例,在需求侧,工作方案提出要培育壮大新需求,依托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拉动智能机器人等新型装备的发展;在供给侧,则提出要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系统等新型装备。
比如,机械行业70%的需求来自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民经济各行业新上或更新改造设备投资,是稳出口主战场的特点。针对这点,工作方案提出“深挖存量市场潜力”“培育壮大新需求”“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深化开放合作”等5项任务,从国内国外两方面培养壮大新需求。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方面,工作方案提出,发挥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工业母机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投资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制造业的投资力度,形成对机械装备的需求带动。同时,用好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登记(投诉)平台,推动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
智能工业母机、智能机器人等智能装备迎来机会
今年上半年,机械行业收入呈现稳健提升趋势,多份券商研报认为,行业需求温和复苏,行业盈利能力、现金流改善,市场关注行业的科技创新方向。
但同时也要承认,机械行业存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够、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慢、高端装备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
记者注意到,工作方案在多条具体措施上锚定数字化、智能化。比如,在“深挖存量市场潜力”任务方面,工作方案提出组织开展“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机器人+”应用行动,加快创新成果规模化应用。又如,在“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方面,工作方案具体提出推进实施机械行业和智能制造领域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推动布局一批新的科技重大项目和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工业母机、机器人、智能检测装备等攻关、验证和集成创新。
柳新岩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并与加速机械行业深度融合,融合应用了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能工业母机、智能机器人、智能农机、智能医疗装备、智能工程机械等智能装备将会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推广应用也将加快。
国泰海通近日发布研报称,2025年机械行业整体景气抬升,半导体设备、工程机械、锂电设备、风电零部件、出口消费链的盈利能力均有增长。预期人形机器人等科技驱动型行业和工程机械等内需驱动型行业景气度将维持高位。民生证券分析师李哲表示,从2025年中报看,机械板块的收入、利润双增,未来多个细分方向值得关注,如光伏“反内卷”有望改善行业生态,折叠屏创新周期拉动3C设备需求回升,人形机器人走向应用环节,国内制造业“走出去”带动机械出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