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9日下午,商务部欧洲司副司长王宇鹏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回答媒体记者提问。澎湃新闻记者赵利新图
9月29日下午,商务部在北京召开2025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专题新闻发布会。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提问:北欧论坛今年首次设置了主宾国,并邀请丹麦担任主宾国。请谈一谈中丹经贸合作的主要特点,以及丹麦在中国与北欧国家经贸合作中扮演了怎么样的角色?
商务部欧洲司副司长王宇鹏回复说,当前,中丹经贸合作稳中有进,呈现出基础牢、韧性足、质量高等特点。
一是基础牢。早在1674年,丹麦商船就从哥本哈根启航驶往中国,开启了中丹友好交往和贸易往来的序幕。19世纪70年代,丹麦企业设立了第一条从欧洲到上海的电报线路,拉近了中欧之间的距离。目前,丹麦是中国在北欧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医药产品、农食产品、精密机械等重要进口来源国。500多家丹麦企业在华投资1300多个项目,累计投资额达到54亿美元,约占北欧国家对华投资总额的1/3。与此同时,中远海运、小鹏汽车、歌尔声学等中国企业活跃于丹麦市场,累计投资约14亿美元。
二是韧性足。据中方统计,今年1-8月,中丹双边贸易额为120.3亿美元,同比增幅达到19%,在北欧国家中增速最快,体现出中丹双边贸易的强大韧性。今年1-8月,丹麦对华投资1.2亿美元,同比增长43.3%。嘉士伯啤酒扩大在华投资,佛山生产基地落成投产;乐高集团在上海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主题乐园,不久前正式开园;诺和诺德也宣布在天津扩建质量检测实验室。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丹麦企业坚定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质量高。提到丹麦,大家或许首先想到的是安徒生童话、美人鱼雕像和“自行车王国”。其实,丹麦还拥有众多优势产业,特别是在节能环保领域理念先进、技术出众、起步较早。丹方提出的2045年实现“气候中性”,与中国的“双碳”目标高度契合,为两国企业在相关领域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合作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比如,丹佛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绿电化”原则,在南京建成全球首家碳中和工厂;格兰富在常熟建成高端制造基地,这是一座符合“工业4.0”和绿色、低碳理念的“未来工厂”;马士基在华订购多艘LNG动力船,与中方伙伴达成绿色甲醇采购协议,助力造船业和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
他说,丹麦在中国与北欧经贸合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此次论坛,我们特地邀请丹麦担任主宾国,这不仅体现出中方对中丹经贸关系的高度重视,也彰显两国政府和企业对深化经贸合作的热切期待。丹方将派出高级别官员出席论坛开幕式,丹麦企业也将在论坛上精彩亮相,全方位展示优质产品、技术和服务,让中国消费者领略“丹麦优品”的独特魅力。此外,商务部和丹麦外交部将于论坛期间在武汉召开中丹经贸联委会第24次会议,并广泛邀请两国商协会和企业参会,推动双方经济界深度交流互动,持续夯实中丹经贸合作基础。
据悉,北欧论坛是中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专门面向北欧国家的经贸合作长效机制,是“投资中国”的重要活动安排,由商务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今年,北欧活动拟于10月14日—16日在湖北武汉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