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餐饮业出了两个顶流,乍一看好像没什么关系,实际上有不少相同之处。
一个是景德镇的“鸡排哥”。把6元的鸡排生意做出“6个亿”的架势,参加当地文旅座谈会发言自带网感,“鸡排哥”瞬间成了各大短视频平台的新晋顶流。
另一个是高德扫街榜,同样与餐饮相关,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通过抢占线上线下入口存在感满满,导航数据转眼变身美食判官。
两个顶流,“鸡排哥”主打“不糊弄”“人情味”,情绪价值拉满。这个开得了大会,又控制得了油温的餐饮人,一下子给餐饮业带来了与众不同的烟火气。
“炸不到位都不能原谅自己”,虽然已经成了网络热梗,但回归初心做美食的真诚很难不让人动容。相比于个别商家以自我为中心的傲慢,好感拉满也不奇怪。
扫街榜主打技术赋能、数据说话。希望通过多维度点评,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让更多只会一心做美食不懂运营的商家拥有更多出圈的机会。
高度客观且真实靠谱的评价,看似简单,实际越来越稀缺。用客观的数据挤掉主观的水分,也是消费者对平台上各种榜单一致的诉求。
在真实场景中,大众经常会遇到用餐写好评附赠送礼品的情况。类似的诱导性打分,会捧出很多名不副实的“网红餐厅”,用虚假流量堆出来的榜一经常难以服众。
无论是“鸡排哥”还是渴望数据说话的扫街榜,共同点无非是归于真诚,归于真实,充满活力感,拥抱烟火气,给餐饮业创造新的流量入口。
流量来敲门是好事,但流量生意都有殊途同归的一面,都要面临来去匆匆的考验。
流量热潮退去之后,“鸡排哥”的生意何以一如既往,当地文旅故事能否在超级曝光之后一路长红,是面对每个现象级网红,大家频频发问的话题。
大量过往的案例,指向了网红效应之下的城市文旅,高开低走的反差并不鲜见。比如,一些地方好不容易出一个民间网红,但昙花一现,甚至还出现因为各方用力过猛被流量反噬的尴尬情况。
“鸡排哥”凭借自己做餐饮的真诚和幽默的网感成为顶流,高德释放了大量优惠券拉拢餐厅和消费者,无论是天时地利还是事在人为,顺水推舟红极一时不难。
而如何扎扎实实地接住流量红利,在电商激战正酣的本地生活中赢得先机?被流量选中之后,当闪电增长归于平静,运营之考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