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上午,成都金堂淮州机场,一架造型利落、充满未来感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缓缓驶出机库,揭开了中国低空出行领域的历史性一页。
这是由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飞长空”)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载客eVTOL——AE200-100的首架机。
据沃飞长空首席产品官屠强现场介绍:“本次亮相的是批产构型的首架机,在气动、结构、材料、航电、飞控等方面实现了系统性的全面创新,是目前国内安全水平最高的eVTOL之一。”
该机型采用国内首创的“八轴内四倾转”构型,其成功下线不仅是沃飞长空在低空赛道上的关键里程碑,也是“中国智造”在高端低空装备领域的又一次突破。
“成都造”飞行汽车真来了,即将开始验证飞行
AE200是一款专门为城市立体交通设计的6座级纯电动有人驾驶载人eVTOL,机体长9.9米,高4.4米,翼展15米,最大航程达200公里,巡航速度可达248公里/小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今日下线的AE200-100首架机,配备了1个驾驶位与5个乘客位。作为“成都造”大型载客eVTOL,AE200-100采用国际先进的倾转旋翼布局,兼顾直升机的灵活与固定翼飞机的高效。
“首架机下线,标志着产品即将达到载人验证试飞状态要求,为下一步首飞奠定坚实基础。”沃飞长空方面称,“也代表着我们已正式迈入适航取证全面冲刺与量产机型预生产阶段。”
在飞行器最为关键的安全性方面,AE200-100也交出了一份令人信服的答卷。
“电机、电池、倾转机构等很多设计和测试验证都已‘见底’。”沃飞长空方面表示,“每个零部件的制造符合性都按照符合性核查工程师(CVE)和民航局要求执行,整机能够达到审定基础规定的安全性等级,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最安全的载人eVTOL之一。”
屠强透露,接下来,沃飞长空将开展相关机上、地面试验工作和试飞前准备工作,近期就会开展首次相关试飞。
审定进入第四阶段,冲刺2026年适航取证
据沃飞长空方面介绍,目前AE200已储备千架商业订单,首年产能正有序释放并已获市场踊跃认购,订单覆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要经济区域。
AE200获得市场认可的背后,依托三大核心优势:一是200公里的航程范围,有效支持跨城通勤、景区直达、应急救援等多元场景;二是采用纯电驱动,运营成本显著低于同体量直升机;三是AE200系全国首架、全球第二完成全倾转过渡飞行试验的eVTOL产品,审定进程行业领先。
不过,要让eVTOL真正飞上蓝天,靠的不仅是先进技术,更是一整套严谨的适航认证体系。这套体系如同四道安全门,分别检验其设计是否安全(型号合格证TC)、生产是否规范(生产许可证PC)、每一架飞机是否完好(单机适航证AC),以及运营是否可靠(运营合格证OC)。唯有四证齐全,才能正式载客翱翔。
那么,针对中国民航局“场景分级”的审定原则,沃飞长空在载人场景下的型号合格证申请进展如何?
沃飞长空方面表示:“AE200在国内交通接驳类eVTOL的适航审定中,已率先进入第四阶段。”公司通过自建设计保证系统(DAS)、推进运行符合性评审(AEG评审)等方式,全面支持AE200的研发与适航进程,为民航局审查提供有力依据。同时,企业也深度参与多项行业标准制定,共同推动适航认证提速。
据了解,首架机下线后,沃飞长空将按计划有序开展符合性验证。AE200-100将承担TC取证的数千项验证任务,涵盖系统测试、地面试验与试飞验证等。“我们正全力冲刺,力争在2026年完成取证,这在行业也属于领跑状态。”沃飞长空方面强调。
针对AE200后续的应用场景,沃飞长空方面告诉记者,公司已锁定首批试点场景(如低空观光、机场接驳)。“我们目前已与国内文旅集团、航空企业如川航集团、中信海直、华龙航空、甘肃公航旅等达成合作,深度对接落地模式,从文旅、应急、出行等多方面探索商业化运营模式。后续将和诸多合作伙伴一起,探索eVTOL商业化运营的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