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商务部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相关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本届论坛拟于10月14日-16日在湖北武汉举办。
湖北省商务厅厅长龙小红介绍,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是中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专门面向北欧国家的经贸合作长效机制,是“投资中国”的重要活动安排,自2018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六届。
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今年首次设置主宾国,并邀请丹麦担任主宾国,第24次中国-丹麦经贸联委会也将在北欧论坛期间举办。商务部欧洲司副司长王宇鹏在会上表示,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为促进湖北省对欧交流、推动中国与北欧国家经贸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他同时指出,长期以来,中国同丹麦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理念,建立起目前中国与北欧国家之间唯一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商务部举行2025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专题新闻发布会,图片来自商务部中国与北欧国家走在中欧合作前列
王宇鹏称,中国与北欧国家经贸合作历史悠久、基础深厚、特色鲜明,无论是在质量还是在效益上,都走在中欧合作的前列。
例如,瑞典、丹麦和芬兰是最早一批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今年是中国与以上三国建交75周年。改革开放以来,北欧国家也是对华合作的“先行者”。1982年,瑞典成为首个与中国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国家;2013年,冰岛成为首个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欧洲国家。
王宇鹏表示,近年来,中国同北欧国家经贸合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贸易规模稳步扩大,双向投资热度不减,绿色合作方兴未艾。
一是双边贸易量质齐升。2024年,中国与北欧五国贸易额达到531.7亿美元,增长8.5%。今年1至8月,中国与北欧五国贸易额达到379.6亿美元,同比增长7.1%,增速是同期中欧贸易的两倍多。其中,药品、精密机械是北欧国家对华出口的主力军,电机电气设备、车辆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稳步提升,双边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二是北欧企业持续加码在华投资。截至目前,北欧五国累计对华直接投资超过150亿美元,其中瑞典、丹麦对华投资额均超过50亿美元,位居欧洲国家前列。北欧企业普遍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看重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瑞典斯堪尼亚、挪威雅苒国际、芬兰芬欧汇川等北欧企业坚定投资中国,将中国作为主要生产基地、销售市场和研发中心,深度融入本土汽车、机械、船舶、森工等产供链,共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机遇。
三是电动汽车及电池产业成为合作新热点。北欧国家是全球绿色转型的先行者,电动汽车渗透率较高,比亚迪、蔚来、小鹏等一大批中国新能源汽车已成功进入北欧多国市场,获得当地消费者青睐。“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也将目光投向北欧国家,例如星源材质在瑞典设立欧洲总部,当升科技将首个海外生产基地设在芬兰。可以说,北欧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企业进入欧洲、加快开展产供链合作的重要市场。”
“绿色、创新、品质”成关键词
对于中国和北欧国家经贸合作的潜力,王宇鹏用3个关键词进行了概括:
一是绿色。绿色是中国与北欧经贸合作最鲜亮的底色。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新时代绿色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北欧国家高度关注应对气候变化,在节能减排、清洁能源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
2023年中丹续签《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4年中挪建立绿色转型对话,2025年中瑞成立绿色转型投资工作组并召开了首次会议,这都充分体现出双方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携手应对全球挑战的积极意愿。
王宇鹏称,希望通过北欧论坛,进一步挖掘绿色贸易、绿色交通、绿色建筑、可持续农业等领域合作潜力,用好绿色金融工具,打造中国和北欧国家经贸合作的新引擎,为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注入新内涵。
二是创新。创新是北欧国家立国之本,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瑞典、芬兰和丹麦3个北欧国家跻身前十位。2017年成立的中芬创新企业合作委员会是目前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唯一以“创新”为主题的企业合作机制。
王宇鹏表示:“目前,中国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度融合。我们将以北欧论坛为桥、以创新创造为媒,加强数字经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培育发展新动能。”
三是品质。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消费市场正从满足日常需求向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转型。北欧国家不仅拥有技术先进的机械、电气设备等“硬产品”,也拥有品质一流的食品、服饰、家具、家电等“软产品”,其清新、简约的设计风格为国内许多消费者所喜爱。
王宇鹏说:“我们希望通过北欧论坛,增进大家对北欧国家的了解,与瑞典蓝莓、挪威三文鱼、丹麦曲奇、芬兰伏特加、冰岛鱼油等北欧特色产品来一次‘亲密接触’。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欢迎北欧企业积极参加进博会、消博会、投洽会等重要展会,推动更多北欧优质商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更好满足国内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