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9 23:52:51 股吧网页版
“十四五” 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20%|绿色金融周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随着绿色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相关的资讯和数据变得越来越丰富。绿色金融周报从宏观视角和机构绿色金融实践等角度,关注绿色金融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追踪绿色金融市场的最新趋势,为绿色金融相关参与方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一、重点关注

  1、“十四五”时期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

  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数据显示,我国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十四五”时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年均增速均超过20%。全市场期货期权品种达到157个,广泛覆盖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领域,同时还设立广期所,更好促进绿色发展。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十四五”时期绿色贷款保持平稳增长,金融体系在助力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十四五”期间的成效也为“十五五”绿色金融深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陆磊:央行正在制定金融机构碳核算标准

  9月24日,在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表示,央行正在制定金融机构碳核算标准,修订可持续信息披露指南,强化金融机构有序开展碳核算和披露要求。陆磊指出,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碳市场建设,有助于提高碳定价效率和市场稳定性。近年来,人民银行推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出台《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牵头制定重点行业转型金融标准,并联合多国发布多边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为跨境绿色投融资提供了依据。截至二季度末,全国绿色贷款余额达42.4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超过2.2万亿元,均居全球前列。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碳核算和信息披露标准的完善,将有助于为金融机构提供绿色金融数据支持,防止洗绿风险,为碳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促进绿色资金精准流向低碳项目。

  3、CBI:未来五年中国钢铁行业低碳技术需投180亿美元

  日前,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发布《促进中国钢铁行业转型融资的激励机制:有效路径、关键挑战与行动建议》报告。报告指出,未来五年中国钢铁行业至少需要180亿美元资本支出,主要投向电炉炼钢、氢能直接还原等低碳技术。然而,企业面临投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等现实挑战,金融机构也因缺乏统一标准和优质标的而积极性不足。报告认为,健全识别框架、实施财务激励和加强多方协同是推动行业转型融资的三大支柱。河北省等地的实践已初步探索了转型金融目录和低碳技术清单,而财政补贴、碳市场工具和低碳采购机制则有助于增强企业转型动力。报告同时呼吁建立差异化政策和统一标准,提升金融机构参与积极性,推动资本精准流向去碳化企业与技术。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CBI指出未来五年中国钢铁业低碳转型存在较大资金缺口。中国钢铁业绿色转型迫在眉睫,需以统一标准和政策激励打通融资堵点,推动资本精准投向低碳技术。

  4、中证协发布券商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专项评价结果

  9月25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向券商发布《关于2025年证券公司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专项评价结果的通知》。今年107家券商参评,评价结果已纳入证券公司分类评价,并按照实际得分折算加分,以发挥激励引导作用。评价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包括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重点领域,要求券商结合功能定位发挥更大作用。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此次评价体系将绿色金融纳入券商分类考核,有助于推动证券行业加快绿色金融创新和产品体系建设,强化资本市场对绿色转型的支持力度。

  5、保尔森基金会:生物多样性融资缺口扩大至9420亿美元

  9月25日,保尔森基金会在美国发布《为自然融资》中期报告。该报告是继2020年保尔森基金会、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及康奈尔大学联合发布《为自然融资》(Financing Nature)全球报告之后的最新研究成果。报告指出,全球生物多样性融资缺口已从2020年的每年7110亿美元扩大至9420亿美元。

  报告指出,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尽管资金缺口巨大,但通过制定实施得当的政策和创新的融资机制,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是改革农业、渔业和林业中的补贴,可填补约一半的资金缺口。二是由非政府组织、地方政府和私营部门实施的、被证明行之有效的项目与政策,若能推而广之,将成效可观。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全球面临的资金压力正在加剧。未来各国仍需在调动市场资金、政府政策支持、加强协作等方面持续发力,共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确保全球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6、上周碳价最高60.33元/吨

  上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最高价60.33元/吨,最低价58.16元/吨,收盘价较上一周五下跌0.87%。

  上周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3,597,793吨,成交额202,999,336.10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4,529,342吨,成交额281,867,350.44元;上周无单向竞价。

  上周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8,127,135吨,总成交额484,866,686.54元。

  2025年1月1日至9月26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92,753,422吨,成交额6,491,857,176.32元。

  截至2025年9月26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723,022,086吨,累计成交额49,524,584,279.83元。

  二、绿金实践

  1、粤港澳四家交易所合作推动大湾区碳市场发展

  9月23日,“区域碳市场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上海举办。会上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深圳绿色交易所、澳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携手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及绿色金融生态圈的发展。这是大湾区碳交易所之间首次达成四方合作协议,标志着区域碳市场的制度化合作进入新阶段。根据合作备忘录,四家交易所将共同探索碳市场和绿色金融合作机遇,推动知识共享与能力建设,提升碳市场运作与绿色投融资的专业化水平。

  会议还发布了多项重要成果,包括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联合上海清算所发布了“广东碳排放权标准化回购业务”并完成合作签约;澳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所发布了“澳门大型活动 CCER 碳中和行动倡议”;香港交易所发布了《碳信用:买方指引》,相关成果均为行业提供实用指引。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此次四方合作有助于整合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资源,形成跨境联动效应,提升市场流动性与定价效率。通过协同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打造中国绿色金融和碳交易的重要示范高地。

  2、广东落地首笔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碳减排挂钩贷款”

  近日,在中国人民银行湛江市分行指导下,兴业银行湛江分行成功发放广东省首笔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碳减排挂钩贷款”,金额1000万元,专项用于湛江市经济开发区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系统治理项目。该产品将融资利率与红树林碳减排量挂钩,创新性地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金融工具的深度结合。湛江拥有全国最大红树林保护区,但长期面临修复资金不足等问题。本次贷款不仅满足了项目资金需求,也为探索生物多样性金融和碳减排挂钩机制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该笔贷款通过将碳减排量与融资成本挂钩,既激励了企业加强生态保护,也推动了绿色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发展,为探索“蓝碳”价值转化提供了有力范例。

  3、贝莱德中债投资优选绿色债券指数成立,规模60亿元

  9月25日,贝莱德基金发布公告称,贝莱德中债投资优选绿色债券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正式生效。募集期间净认购金额约60亿元。该基金契合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政策导向,凸显绿色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该产品可满足客户主动增配信用债、作为传统利率债投资策略补充的需求。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大型外资机构发行绿色债券基金,不仅有助于拓展国内绿色金融产品供给,还将推动更多国际资金进入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提升市场活力与全球联动效应。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